[发明专利]一种建筑垃圾纳米晶核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90297.2 | 申请日: | 2019-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2559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谭洪波;邓秀峰;张迅;聂康峻;李懋高;贺行洋;苏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24/32 | 分类号: | C04B24/32;C04B24/24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崔友明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垃圾 纳米 晶核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垃圾纳米晶核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建筑垃圾纳米晶核的原料,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组分:建筑垃圾微粉:20~35份,抗泥剂:0.5~2份、水化促进剂:0.5‑1份、表面改性剂:0.1‑0.5份、分散稳定剂:0.1‑0.5份,余量为水;所述建筑垃圾微粉、所述抗泥剂、所述水化促进剂、所述表面改性剂、所述分散稳定剂、所述水的总份数为100份。本发明的建筑垃圾纳米晶核可大幅度改善孔结构,并诱导成核加速水化,显著提升早期强度,当取代5‑15%的水泥时,普通硅酸盐水泥砂浆1d抗压强度可以提高20%以上,3d抗压强度提高10%以上,28d抗压强度不下降,本发明为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一种新方向,大大提高了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垃圾纳米晶核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过程中,建筑行业的发展以及建筑物的更新换代也越来越快,相伴而来的是建筑垃圾排放量也越来越巨大,据统计中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经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且我国的建筑垃圾年产量在18亿吨以上,但是在这样的惊人储量下,其资源化率不足10%,绝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便被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露天堆放或填埋,耗用大量的征用土地费、垃圾清运费等建设经费,同时,清运和堆放过程中的遗撒和粉尘、灰砂飞扬等问题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建筑垃圾纳米晶核,以解决现有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低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建筑垃圾纳米晶核,按重量份计,所述建筑垃圾纳米晶核由以下组分经湿磨工艺制得:建筑垃圾微粉:20~35份,抗泥剂:0.5~2份、水化促进剂:0.5-1份、表面改性剂:0.1-0.5份、分散稳定剂:0.1-0.5份,余量为水;所述建筑垃圾微粉、所述抗泥剂、所述水化促进剂、所述表面改性剂、所述分散稳定剂、所述水的总份数为100份。
可选地,所述建筑垃圾纳米晶核的中值粒径为300~400nm。
可选地,所述抗泥剂为聚合硫酸铁、焦亚硫酸钠、聚乙二醇中的一种。
可选地,所述水化促进剂包括三乙醇胺、三异丙醇胺。
可选地,所述三乙醇胺和所述三异丙醇胺的质量比为1∶(5-10)。
可选地,所述表面改性剂为三聚磷酸钠、六偏磷酸钠、葡萄糖酸钠、柠檬酸钠中的一种。
可选地,所述分散稳定剂为聚羧酸减水剂;所述聚羧酸减水剂的固含量为39-41%。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备上述建筑垃圾纳米晶核的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向所述建筑垃圾微粉中加入所述抗泥剂、所述水化促进剂、所述表面改性剂和所述水,湿磨,然后,加入第一部分所述分散稳定剂,继续湿磨,得到初始建筑垃圾微粉纳米晶核;
向所述初始建筑垃圾微粉纳米晶核中加入剩余部分所述分散稳定剂,搅拌,即得建筑垃圾纳米晶核。
可选地,第一部分所述分散稳定剂和剩余部分所述分散稳定剂的质量比为3∶7。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述建筑垃圾纳米晶核在水泥基材料中的应用,在该应用中,所述水泥基材料包括水泥;所述建筑垃圾纳米晶核等量取代5~15%的所述水泥。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建筑垃圾纳米晶核具有以下优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902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