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弹头盔内衬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90472.8 | 申请日: | 2019-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442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朱波;蔡珣;曹伟伟;于宽;王永伟;刘玉兰;赵圣尧;乔琨;王强;高学平;张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英维新材料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
主分类号: | F41H1/04 | 分类号: | F41H1/04;F41H1/08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郑平 |
地址: | 250400 山东省济南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弹 头盔 内衬 部件 | ||
本发明涉及防弹头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弹头盔内衬部件。所述内衬部件包括:内衬壳体和加强防护件,所述内衬壳体与头盔盔壳的形状相匹配;所述加强防护件设置在内衬壳体的重点防护部位;所述内衬部件采用碳纤维浸渍热固性树脂复合而成,所述碳纤维为二维织物或单向织物以正交铺层方式排布;所述加强防护件设置在内衬壳体的方式包括:将加强防护件埋入重点防护部、将加强防护件贴覆在所述重点防护部位设置;所述加强防护件包括:实心片状体或多孔片状体。本发明采用高性能碳纤维复合耐冲击性树脂形成复合结构的内衬部件,并在内衬部件的重点防护部位通过设置加强防护件贴,实现头盔防弹性能强化,同时增加防弹头盔的抵抗变形的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弹头盔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防弹头盔内衬部件。
背景技术
本发明背景技术中,公开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复合材料防弹头盔是目前单兵或单警处理危险事件或军事作战条件下,对于个体头部安全防护的重要装备。目前轻质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成为防弹头盔的主体材质,已经全面替代金属防弹头盔成为军队和警队列装的主流。然而单位复合材料材质防弹头盔由于增强纤维自身的力学和物理化学特性,也存在诸多不可逾越的问题。例如,UHMWPE复合材料头盔的抗高温蠕变特性较大,在高温环境下容易出现头盔抗变形特性较差的问题,此外,其抵御弹丸侵彻过程中也存在背凸变形量较大的问题,可能会间接造成对头部的类似钝器的冲击伤害;芳纶复合材料头盔由于纤维自身的抗紫外老化问题严重,长期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头盔的耐久度差进而也出现头盔整体刚性较差的问题。
综上,本发明人认为:目前,碳纤维和树脂形成的复合材料材质的防弹头盔的性能需要进一步改善,以便于提高防弹头盔的力学特性和防护特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的不足,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防弹头盔内衬部件。本发明采用高性能碳纤维混杂配合耐冲击性树脂形成复合结构的内衬部件,并在内衬部件的重点防护部位通过设置特殊结构的部件,实现头盔防弹性能强化,同时增加防弹头盔的抵抗变形的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防弹头盔内衬部件,所述内衬部件包括:内衬壳体和加强防护件,所述内衬壳体与头盔盔壳的形状相匹配,以便于内衬壳体能够靠近头盔盔壳的内表面设置;所述加强防护件设置在内衬壳体的重点防护部位,所述重点防护部位为:前额、后脑、头顶以及左、右耳部。
所述内衬部件采用碳纤维浸渍热固性树脂复合而成,其中,所述碳纤维为二维织物或单向织物以正交铺层方式排布。所述热固性树脂的作用之一是将碳纤维丝粘接在一起,使碳纤维形成整体结构以及加固碳纤维形成的二维织物或单向织物。
所述加强防护件设置在内衬壳体的方式包括:将加强防护件埋入重点防护部、将加强防护件贴覆在所述重点防护部位设置等。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防护件包括:实心片状体或多孔片状体。
优选地,所述实心片状体为高硬度陶瓷片,包括:碳化硅、氮化硅、氧化铝、氮化硼、碳化硼中的任意一种,所述片状体的厚度可根据防弹设计要求灵活调整。这类陶瓷材料不仅硬度非常高,而且耐热性能好,能够对重点部位起到更好的防护作用。
所述多孔片状体也由碳纤维浸渍热固性树脂复合而成,其中,所述碳纤维为二维织物或单向织物以正交铺层方式排布。所述热固性树脂的作用之一是将碳纤维丝粘接在一起,使碳纤维形成整体结构以及加固碳纤维形成的二维织物或单向织物。采用上述碳纤维浸渍热固性树脂复合结构的材料制备多孔结构的加强防护件时,可采用冲孔机得到多孔结构。多孔的孔径可根据防弹设计要求灵活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英维新材料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未经济南英维新材料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904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