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速踏板的重叠检测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91124.2 | 申请日: | 2019-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547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陈绪强;周晓兵;卢贵兵;张佳谋;安强;娄孝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汉腾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26/02 | 分类号: | B60K26/02;B60T7/06;B60R16/02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4100 江西省上***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动踏板 加速踏板 车辆控制模块 重叠检测 预设 速度传感器 位置传感器 压力传感器 行车安全性 汽车测速 汽车车速 实际位置 实时检测 实时压力 减速 指令 检测 | ||
本发明公开了包括:制动踏板、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和车辆控制模块,所述位置传感器和所述压力传感器均安装在所述制动踏板上,所述速度传感器安装在汽车测速位置;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加速踏板的重叠检测方法。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加速踏板的重叠检测系统及方法,可在汽车车速超过第一预设阈值后,使得驾驶员在失误时同时踩了制动踏板和加速踏板时,采用实时检测制动踏板的位置和所受到的压力,当制动踏板的实际位置超过第二预设阈值后或制动踏板所受到的实时压力超过第三预设阈值后,车辆控制模块检测为制动踏板和加速踏板重叠,这时车辆控制模块会给出一个减速的指令,避免了由于失误而导致发生事故,增加行车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控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加速踏板的重叠检测系统,同时还涉及一种加速踏板的重叠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由动力驱动,具有4个或4个以上车轮的非轨道承载的车辆,主要用于: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牵引载运人员和(或)货物的车辆和特殊用途。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以及城市人们平常生活出行方式都是以汽车出行,城区街道现在出行车辆越来越多,越来越拥挤,驾驶员需要频繁的换挡和启停车辆,手动挡汽车使驾驶员感觉很疲劳,因此现在自动挡的汽车受大多城市居民的青睐。自动挡汽车只有制动踏板和油门踏板而没有离合踏板,现在有很多驾驶员都存在一个驾驶的陋习--一只脚放在制动踏板,另一只放在油门踏板。这样的陋习难免会导致有时候驾驶员同时踩下制动踏板和加速踏板,进而导致发生事故。
加速踏板信息反映了驾驶员对整车动力的需求,是驾驶员操控车辆的主要部件,整车控制器通过加速踏板信息来理解驾驶员的驾驶意图。具体的,整车控制器解析加速踏板信息,并根据控制策略向动力控制器、发动机控制单元发出扭矩指令。加速踏板信息直接影响整车的安全性,如果加速踏板信息出错,将导致车辆失控。
目前缺乏加速踏板重叠检测的功能,以及检测后的执行功能。
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加速踏板的重叠检测系统及方法,通过位置传感器检测制动踏板的位置,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制动踏板受到的压力,通过速度传感器检测汽车的车速,可在汽车车速超过第一预设阈值后,使得驾驶员在失误时同时踩了制动踏板和加速踏板时,采用实时检测制动踏板的位置和所受到的压力,当制动踏板的实际位置超过第二预设阈值后或制动踏板所受到的实时压力超过第三预设阈值后,车辆控制模块检测为制动踏板和加速踏板重叠,这时车辆控制模块会给出一个减速的指令,避免了由于失误而导致发生事故,增加行车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自动挡汽车只有制动踏板和油门踏板而没有离合踏板,现在有很多驾驶员都存在一个驾驶的陋习--一只脚放在制动踏板,另一只放在油门踏板。这样的陋习难免会导致有时候驾驶员同时踩下制动踏板和加速踏板,进而导致发生事故,而提出的一种加速踏板的重叠检测系统及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加速踏板的重叠检测系统,包括:制动踏板、加速踏板、位置传感器、压力传感器、速度传感器和车辆控制模块;
所述位置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制动踏板上,所述位置传感器通过导线与所述车辆控制模块通讯连接,所述位置传感器用于检测制动踏板的位置;
所述压力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制动踏板上,所述压力传感器通过导线与所述车辆控制模块通讯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制动踏板受到的压力;
所述速度传感器安装在汽车测速位置,所述速度传感器通过导线与所述车辆控制模块通讯连接,所述速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汽车的车速。
优选的,所述位置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均被配置为根据所述车辆控制模块中预定的测量值来进行解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汉腾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汉腾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911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