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异形电场强化纤维模块单元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91842.X | 申请日: | 2019-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793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孙盖南;王志强;王磊;刘懿谦;代品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10G33/02 | 分类号: | C10G3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顺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203 | 代理人: | 顾兰芳 |
地址: | 20013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编织纤维 电场强化 电极板 纤维模块 波纹 异形 均匀间隔 斜置 分离效率 紧密分布 深度脱水 电极 乳化水 脱除 油品 能耗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异形电场强化纤维模块单元及应用。该异形电场强化纤维模块单元包括:斜置电场强化X形编织纤维模块和波纹电场强化Ω形编织纤维模块。其中,斜置电场强化X形编织纤维模块由均匀间隔一定距离的电极板和紧密分布在电极板间的X形编织纤维组合而成;波纹电极强化Ω形编织纤维模块由均匀间隔一定距离的波纹电极板和分布在电极板间的Ω形编织纤维组合而成。本发明分离效率高、能耗小、脱除深度高,适用于各种含微小乳化水的油品深度脱水过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化工油品脱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异形电场强化纤维模块单元及应用。
背景技术
在炼油工艺中,从原油开采到成品产品的出厂,其中诸多工艺环节都伴随着油相中水的分离。如果脱水不达标,会一定程度上影响生产的进行。如原油中含水增加,会加大常减压装置的能耗,甚至造成部分工艺不达标无法正常运行。重整原料油中水含量超标会造成催化剂中毒,降低催化剂的活性,影响催化剂的寿命。轻质燃料油中含水过高会使冰点和结晶点升高、低温流动性变差,容易出现低温下析出冰粒造成堵塞。润滑油中含水过高会降低油膜的稳定性,加剧部件的磨损。在油品脱水的技术中,对于不同的体系和工况往往各有其相对适用的分离技术,单一分离技术往往具有不同程度的局限性。如重力沉降简单且成本低,能去除粒径大于100um的水滴,对粒径在100um以上的水滴不能快速有效去除。旋流分离技术适用于油水两相具有一定的密度差时,大量水的快速脱除,而对粒径在15um以下的水滴及乳化态的水不能有效分离。膜分离技术分离深度较好,但适用范围窄,且容易造成堵塞,寿命较短。而吸附、电聚结、闪蒸分离技术存在能耗高或操作复杂,仅适用于部分特定工况。
因此本领域丞需综合传统单一分离技术优势,开发新型的效率高、成本低且操作简单的油品深度脱水技术。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异形电场强化纤维模块单元及应用的技术。
异形电场强化纤维模块单元,包括:斜置电场强化X形编织纤维模块和波纹电场强化Ω形编织纤维模块。其中,斜置电场强化X形编织纤维模块由均匀间隔一定距离的电极板和紧密分布在电极板间的X形编织纤维组合而成;波纹电极强化Ω形编织纤维模块由均匀间隔一定距离的波纹电极板和分布在电极板间的Ω形编织纤维组合而成。该模块单元结合壳体、整流分布器、液面计、水包、油品入口、净化油相出口、水相出口等组成一套完整的油品脱水装置。
其中,所述的油品入口、净化油相出口、水包、水相出口、液面计在所述壳体的外侧。所述油相入口在所述壳体上部的一端,所述净化油相出口在所述壳体上部的另一端,所述水包在所述壳体的下部,所述水包具有液面计,所述水包的底部设有水相出口。所述整流分布器、斜置电场强化X形编织纤维模块、波纹电场强化Ω形编织纤维模块在所述壳体的内部,并依次互不相连地排列。
进一步,斜置电场强化X形编织纤维模块中电极板间的间距不小于10mm,相邻电极板间的间距相等,波纹电场强化Ω形编织纤维模块中电极板间的间距不小于10mm,相邻电极板间的间距相等。
进一步,波纹电场强化Ω形编织纤维模块中电极板间的间距为斜置电场强化X形编织纤维模块中电极板间的间距的1/2~1。
进一步,所述的斜置电极板在距离X形编织纤维模块底部高度为20mm~80mm或罐体直径的2%~8%的部分不布置电极板,所述的波纹电极板在距离Ω形编织纤维模块底部高度为20mm~80mm或罐体直径的2%~8%的部分不布置电极板。
进一步,所述的电极板表面有绝缘层,电极板可以开孔,也可以不开孔,开孔形式为圆孔或方孔,相邻电极板错开开孔,相邻电极板开孔的孔中心不重合
进一步,所述整流分布器的开孔方式为中国专利ZL201410210965.3中的开孔方式。
进一步,所述的电场强化X形编织纤维模块中的亲水疏油性纤维和亲油疏水性纤维的编织方法为中国专利ZL201410210965.3中的编织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理工大学,未经华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9184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加热炉
- 下一篇:破乳剂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