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生物电阻抗原理的血小板聚集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91895.1 | 申请日: | 2019-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074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平;温建明;何立栋;万嫩;张昱;马继杰;胡意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02 | 分类号: | G01N2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1004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生物电 阻抗 原理 血小板 聚集 检测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生物电阻抗原理的血小板聚集检测装置,包括恒温容器、压电泵、超声流量计、火龙果控制器、微流道以及信号处理电路,外部连接信号接收器、PC以及移动设备。所述恒温容器用于在恒定温度下存放血小板;所述压电泵用于输送血小板;所述超声流量计用于检测血小板流速;所述火龙果控制器用于发生、接收电信号;所述微流道,用于获取流道中不同状态下血小板的电阻抗值;所述信号处理电路用于处理电信号以及转换电参数。优点如下:第一,集成为一个小型化检测装置,装置实现了便携化;第二,实现了动态检测,弥补了静态检测方法存在的不足;第三,利用生物电阻抗原理检测,多参数分析数据,提高了数据可靠性,可应用于生物医疗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检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生物电阻抗原理的血小板聚集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004年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意味着我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极为严峻的挑战,增龄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所以老年人健康、医疗问题将日益凸显,除少数老年特有疾病外,随年龄增加,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外周血管病发病率显著增高。老年心脑血管病防治成为世界性重要课题。心血管疾病成为严重威胁老龄人口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在近几年的流行病调查中心血管疾病也一直高居全因死亡的榜首。随年龄增长,心血管系统将发生相应生理变化,老年人发生疾病后,机体病理生理变化与其他年龄段的变化有所不同。老年人的机体变化包括心理等变化,对疾病的临床表现、防治、预后均有重大影响。因此,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治疗、预防有其本身的特点,治疗对策也较其他年龄段不同,甚至有相当大的差异,或有侧重,或完全不同。预防、诊断、治疗老年疾病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有研究表明,大部分心血管疾病都存在血小板聚集的影响因素。血小板聚集更准确地描述是血小板凝聚,血小板凝聚是血小板在血管损伤部位彼此粘附的过程,血小板在血栓形成的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同时血小板凝聚度也是检测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指标,所以提出研究一种通过检测血小板凝聚度来预防或诊断心血管疾病的方法,来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血小板聚集是血小板的主要功能之一,血小板数量及功能发生异常时,会给止血机制造成障碍,血小板的聚集在一定程度上是病理性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在许多病理性血栓形成过程中血小板聚集发挥关键作用。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检测,有利于及时发现是否存在血栓形成的危险,而且在临床方面对检测有关抗血小板药物用量等有重要意义。
目前采用比浊法是近几年来在临床和研究常用的方法,但是测定血小板凝聚度存在对血小板凝聚物的形成不敏感,只能检测大血小板凝聚团,高脂血症的PRP会影响透光度,减少PRP与PPP的差异等缺点;剪切诱导血小板凝聚测定法目前也受到医学界的重视,但是检测方法未提出;此外还有散射性粒子检测法、血小板计数法、微量反应板法等,普遍存在检测耗时长,操作复杂以及受外界因素影响大的缺陷。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生物电阻抗原理的血小板聚集检测装置。利用微流道结构以及生物电阻抗原理检测方式,通过血小板正常流动状态和凝聚状态下电阻抗值的变化,根据数值计算得出多参数值的变化,对此变化值进行分析,得出血小板凝聚产生的影响;本发明将实现动态检测,使实验结论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发明致力于研究出一种便携式家庭化的检测设备,用于缓解老龄化面临心血管疾病严重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生物电阻抗原理的血小板聚集检测装置。
本发明实现了便携化、家庭化的结构设计,主要应用于检测血栓的形成以及临床方面对抗血小板药物用量的监控。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静置状态下加入血小板诱导剂获取得数据不足以反应正常流动状态下的血小板参数;目前检测血小板聚集的设备未达到便携小型化;单一的参数分析存在较大误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师范大学,未经浙江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918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