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控制的电渗析处理设备及其工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92025.6 | 申请日: | 2019-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025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文;曾飞虎;李云龙;洪豪泽;许文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黎明职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1/469 | 分类号: | C02F1/469;C02F103/16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立航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36 | 代理人: | 林章 |
地址: | 362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神经网络 控制 电渗析 处理 设备 及其 工作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控制的电渗析处理设备,包括电镀废液储槽、电渗析装置和浓缩液储槽,电导检测器由壳体,盖设在壳体上的封盖,密贴于壳体内的阻流网和处于阻流网内的缓流器组成,缓流器具有第一挡板和与第一挡板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二挡板,第一挡板处于进液口与第二挡板之间,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上开设有若干个通水孔,且第一挡板上的各通水孔与第二挡板上的各通水孔相错位设置,电导率探针的检测端和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端处于出液口与第二挡板之间的范围内。与现有技术相比,能使电导率探针及温度传感器的读数稳定,保证神经网络控制系统的精准控制,并使整个电渗析处理设备运行的可靠稳定且全自动化操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液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控制的电渗析处理设备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以及劳动力市场扩大,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王国,但制造业发展却带来了大量的污染。在各种污染源中,电镀废液以其毒性大,排放量大,难治理尤其值得关注。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现有1.5万家电镀生产厂,每年排出的电镀废液约40亿m3。电镀废液水质复杂,涉及到各种重金属离子、有机化合物及无机化合物等诸多有害物质,有些还含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剧毒物质,对人类危害极大。这些物质如果不经处理进入环境,必定会对生态环境及人类产生广泛而严重的危害。另外,回收电镀废液中的重金属可以彻底全面利用资源,极具经济价值。因此电镀废液的治理是工业废液治理的重中之重的问题。
目前常见的电镀废液处理方法有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吸附法、膜分离法以及电渗析法等。其中,电渗析技术是一种利用电势差,将溶液中的离子通过离子交换进行分离的膜分离方法,可以在较低的电势下,将溶液中的离子进行浓缩分离,利用电导池检测得到规定的离子浓度后,便可将处理淡化后的废液排除,并将浓缩液导回到蓄槽继续电镀。传统的电渗析技术的监控较为普通,自动化能力较差,由此,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必要发明一种运行稳定可靠,全自动化控制的电渗析处理设备。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进行深入研究,遂于本案产生。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运行稳定可靠,全自动控制的基于神经网络控制的电渗析处理设备。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运行稳定可靠,全自动控制的基于神经网络控制的电渗析处理设备的工作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控制的电渗析处理设备,包括电镀废液储槽、电渗析装置和浓缩液储槽,电渗析装置具有废液进口、废液出口、浓缩液进口和浓缩液出口,电镀废液储槽依次经一第一水泵与一电导检测器和废液进口相连通,废液出口处安装有一导电检测器,浓缩液储槽依次经一第二水泵与一导电检测器和浓缩液进口相连通,浓缩液出口处安装有一导电检测器,四电导检测器内均设置有电导率探针及温度传感器;还包括有神经网络控制系统,各上述电导率探针和各上述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端均与上述神经网络控制系统的输入端电连接,上述神经网络控制系统的输出端与上述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控制连接;
上述电导检测器由壳体、封盖、阻流网和缓流器组成,上述壳体为上端呈开口状的中空壳体,上述封盖密封配合设置在壳体的上端端部处,上述电导率探针和温度传感器安装在上述封盖上,且上述电导率探针的探测端和上述温度传感器的探测端处于壳体内,上述壳体侧壁上设有相对设置的进液口和出液口,上述阻流网为与壳体形状相吻合的两端呈开口状的中空柱体,上述阻流网由铁氟龙管经雕刻床雕刻而成的棱格网,上述阻流网安装于上述壳体内,并与壳体内侧壁相贴配合,且上述壳体上设有限制阻流网偏移的偏移结构;
上述缓流器具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固定紧立于上述阻流网内,并相对间隔设置,且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的侧壁与阻流网密贴配合,第一挡板与进液口相对设置并处于进液口与第二挡板之间,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上开设有若干个通水孔,且第一挡板上的各通水孔与第二挡板上的各通水孔相错位设置,上述电导率探针的检测端和温度传感器的检测端处于出液口与第二挡板之间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黎明职业大学,未经黎明职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920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