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臭氧抗菌灭毒凝胶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92273.0 | 申请日: | 2019-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760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毕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渠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3/00 | 分类号: | A61K33/00;A61K31/78;A61K9/06;A61K47/32;A61P17/00;A61P3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刘迪 |
地址: | 401520 重庆市合川区***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臭氧 抗菌 凝胶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臭氧抗菌灭毒凝胶,包括如下原料制成:卡波姆、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十八醇、三乙醇胺、臭氧化油和水。本发明的抗菌灭毒凝胶选择卡波姆为凝胶的主要成分,根据细胞生物电原理,卡波姆凝胶可激活并诱导组织细胞产生内源性干扰素,内源性干扰素在抗病毒的同时,可调节增强机体免疫力,臭氧与卡波姆二者联合作用,凝胶具有更好的抗菌灭毒作用;本发明通过物理、化学的方法,将臭氧固化在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卡波姆、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十八醇、三乙醇胺构成的凝胶,通过加成反应,生成的臭氧化物在凝胶中相对稳定,同时,以凝胶形式制备的臭氧抗菌灭毒剂,对皮肤黏膜的刺激性小,杀菌灭毒效果好,操作方便,易于储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臭氧抗菌灭毒凝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自1840年,德国化学家舒贝因发现臭氧(O3)以来,各国科学家就一直在研究臭氧的功用,臭氧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984年意大利正式成立了医学臭氧学会,开启了臭氧与人类医学相关的研究。随后若干年来臭氧对各种细菌、病毒的抑制和杀灭作用逐渐有所报导。已知念珠菌病主要由念珠菌属的白色念珠菌、克柔氏念珠菌、热带念珠菌、星形念珠菌及高氏念珠菌引起,大部分都是在全身或局部抵抗力降低时发病,其传染途径可为内源性或外源性。全身性感染多在大量应用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后使机体抵抗力减弱而引起,也可因医源性污染而发生。化脓球菌传染性皮肤病,其特征为发生丘疹、水疱或脓疱,易破溃而结成脓痂,系接触性传染,蔓延迅速,可在儿童中流行,其病原菌绝大多数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少数为链球菌,也可能是两者混合感染,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或粘模接触某些物品后,在接触部位所发生的急性炎症。表现为红斑、肿胀、丘疹、水疱、甚至大疱。尿布皮炎是由于粪便中氨形成菌在湿尿布上分解尿而产生氨,由于氨的刺激作用发生皮炎。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一种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炎症反应,皮疹多样性,慢性期则局限而有浸润和肥厚,瘙痒剧烈,易复发。手足癣是致病性皮肤丝状真菌在手足部位引起的皮肤病。手足癣的病原菌在我国和世界各地基本相似,主要是有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玫瑰色毛癣菌等引起。近几年来,白色念珠菌及其他酵母样菌感染也屡见不鲜。甲沟炎有甲沟潮红、肿胀,常引起甲周围组织发炎,分泌浆液性脓液,造成甲沟炎蔓延发生。
目前,抗菌抗病毒的药剂对于人体副作用较大,残留物多,且大多数只能起到抑菌的作用,对于病毒的作用不明显,难以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且目前的复方抗菌制剂,多为中药制剂,疗效不确切,易产生皮肤过敏等反应,以及稳定性差等缺点。
鉴于以上原因,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臭氧抗菌灭毒凝胶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抗菌灭毒凝胶对皮肤黏膜刺激性小,疗效好,操作方便,杀菌效果好,稳定性好,操作方便,易于储存,无副作用,无残留物,无耐药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臭氧抗菌灭毒凝胶,包括如下原料制成:卡波姆、乙二胺四乙酸二钠、三乙醇胺、臭氧化油和水。
进一步的,按照重量份,包括如下原料制成:卡波姆2-5重量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钠0.2-1.5重量份、十八醇4-6重量份、三乙醇胺1-2重量份、臭氧化油40-55重量份和水30.5-52.8重量份。
进一步的,按照重量份,包括如下原料制成:卡波姆3.5重量份、乙二胺四乙酸二钠0.85重量份、十八醇5重量份、三乙醇胺1.5重量份、臭氧化油47.5重量份和水41.65重量份。进一步的,所述的臭氧化油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分别取植物油95-105重量份、油酸乙酯4-6重量份、山梨坦三油酸酯3-5重量份,进行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液;
(2)将混合液在乳化罐中进行乳化反应,从乳化罐底部通入臭氧进行曝气处理,得到所述的臭氧化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渠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渠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922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