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脑控中文拼音声调输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92281.5 | 申请日: | 2019-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187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6 |
发明(设计)人: | 黄志华;周向东;吕智垒;彭发强;陈礼帆;罗德溦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1 | 分类号: | G06F3/01;G06F3/023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闽***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声母 韵母 声调 脑机交互 汉字 脑控 中文 脑机接口 拼音声调 汉语拼音 闪烁 刺激 关系确定 基础设计 脑电信号 用户关注 直接交互 计算机系统 大脑 采集 计算机 | ||
1.脑控中文拼音声调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大脑与计算机的直接交互过程中,用户佩戴脑电帽采集头皮脑电信号,计算机通过对脑电信号的处理识别大脑选择的声母、韵母和声调,最终确定想要输入的汉字,输入一个汉字的步骤如下:
步骤S1:计算机屏幕呈现由汉语拼音声母构成的符号矩阵,并随机闪烁;用户关注想要的声母,计算机处理闪烁期间的脑电信号识别出用户选择的声母;
步骤S2:计算机屏幕呈现由汉语拼音韵母构成的符号矩阵,并随机闪烁;用户关注想要的韵母,计算机处理闪烁期间的脑电信号识别出用户选择的韵母;
步骤S3:计算机屏幕呈现汉语拼音声调符号,并随机闪烁;用户关注想要的声调,计算机处理闪烁期间的脑电信号识别出用户选择的声调;
步骤S4:步骤S1至步骤S3输入的拼音对应一组汉字,计算机屏幕呈现这组汉字,并随机闪烁;用户关注想要的汉字,计算机处理闪烁期间的脑电信号识别出用户选择的汉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控中文拼音声调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S1所述的计算机屏幕呈现由汉语拼音声母构成的符号矩阵,具体方法为,计算机屏幕被分成6×6个方块,每个汉语拼音声母放置在其中的一个方块中,其余的方块为空;
步骤S2所述的计算机屏幕呈现由汉语拼音韵母构成的符号矩阵,具体方法为,计算机屏幕被分成6×6个方块,每个汉语拼音韵母放置在其中的一个方块中;
步骤S1、步骤S2和步骤S4所述的随机闪烁,具体方法为,按随机次序闪烁6行中的每一行,再按随机次序闪烁6列中的每一列,反复2至10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控中文拼音声调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S3所述的计算机屏幕呈现汉语拼音声调符号,具体方法为,屏幕中间一行被分成6个方块,四个拼音声调符号放置在中间四个方块中,余下的方块为空;
步骤S3所述的随机闪烁,具体方法为,按随机次序闪烁6个方块中的每一个,反复4至20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控中文拼音声调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S4所述的计算机屏幕呈现这组汉字,具体方法为,计算机屏幕被分成6×6个方块,由步骤S1至步骤S3输入的拼音检索出的这组汉字被分别放置在一个方块中,余下的方块为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控中文拼音声调输入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S1所述的计算机处理闪烁期间的脑电信号识别出用户选择的声母,步骤S2所述的计算机处理闪烁期间的脑电信号识别出用户选择的韵母,步骤S3所述的计算机处理闪烁期间的脑电信号识别出用户选择的声调,以及步骤S4所述的计算机处理闪烁期间的脑电信号识别出用户选择的汉字,都以P300Speller脑机接口原理为基础提取脑电信号特征,训练分类器来处理,具体方法如下;
把用户关注的闪烁刺激对应的脑电信号段标为正例,把用户未关注的闪烁刺激对应的脑电信号段标为负例,用训练阶段收集的正例和负例构造训练集;把训练集中的脑电信号段转化为特征向量;在特征向量构成的训练集上训练分类器;训练得到的分类器装载到系统中;在脑机交互的过程中,系统采用同样的方法提取脑电信号特征,用分类器识别哪些闪烁刺激是用户关注的,再根据闪烁刺激与声母、韵母、声调和汉字的对应关系确定用户的输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92281.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