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稻氮肥减量后移栽培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93073.7 | 申请日: | 2019-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976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龙瑞平;杨从党;夏琼梅;李贵勇;朱海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22/22 | 分类号: | A01G22/22;A01C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8 | 代理人: | 王红霞 |
地址: | 650205 云南省昆***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稻 氮肥 减量后 移栽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水稻氮肥减量后移栽培方法,涉及水稻栽培技术领域,包括病虫草害防治的田间管理,以及,将经过暗室育秧处理得到的水稻秧苗移栽至经过灌水泡田和翻耕整田处理的田块,得到进行水稻种植的稻田;对稻田进行包括将氮肥不作为基肥和分蘖肥的施肥处理;对稻田进行小量灌水自然落干,并在收获前停止灌水一周的循环灌水处理,得到成熟水稻,本发明方法氮肥用量少,水稻产量高,不用在基肥和分蘖时期对水稻施氮肥,不仅降低了氮肥用量,提高了氮肥利用率,而且减少了劳动投入,方法简单,成本低;更重要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效果显著、普适性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稻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稻氮肥减量后移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有将近60%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目前我国的水稻种植面积约4.51亿亩,单产、总产世界第一。氮肥在水稻生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现有的水稻栽培方法,导致在水稻生产过程中过量使用氮肥的现象比较凸出,据统计,水稻氮肥使用量占我国氮肥使用总量的37%。过量氮肥施入会降低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影响土壤肥力、通过表面径流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影响生态环境、大量铵态氮挥发污染空气、经过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生成N2O,加剧温室效应等。近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如,《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关于印发稻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的通知》等文件。这些文件重点之一就是强调要降低氮肥的使用量。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水稻生产过程中过量使用氮肥的现象比较凸出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水稻氮肥减量后移栽培方法,本发明方法在降低氮肥用量的条件下,仅在穗肥期使用氮肥,节省了氮肥的用量,获得的水稻产量等同于甚至大于常规方法,方法简单,效果显著,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巨大。
为实现本发明的技术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水稻氮肥减量后移栽培方法,包括病虫草害防治的田间管理,还包括:
将经过暗室育秧处理得到的水稻秧苗移栽至经过灌水泡田和翻耕整田处理的田块,得到进行水稻种植的稻田;
对稻田进行包括将氮肥不作为基肥和分蘖肥的施肥处理;
对稻田进行小量灌水自然落干,并在收获前一周停止灌水的循环灌水处理,得到成熟水稻。
其中,所述对稻田进行包括将氮肥不作为基肥和分蘖肥的施肥处理是将氮肥作为穗肥分两次对稻田进行施用。
其中,所述将氮肥作为穗肥分两次对稻田进行施用包括:
在水稻总叶片数的倒数第4片叶刚抽出时进行第一施入;
在水稻总叶片数的倒数第2片叶刚抽出时进行第二施入。
特别是,所述第一施入的氮肥为总量的50%-70%。
优选的,所述第一施入的氮肥为总量的60%。
特别是,所述第二施入的氮肥为总量的30%-50%。
优选的,所述第二施入的氮肥为总量的40%。
其中,当水稻为籼稻时,所述氮肥使用量为每亩纯氮4-10kg;当水稻为粳稻时,所述氮肥使用量为每亩施纯氮10-14kg。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当水稻为籼稻时,氮肥施肥总量为每亩纯氮8kg。当水稻为粳稻时,氮肥施肥总量为每亩施纯氮12kg。
其中,所述施肥处理包括:
以基肥形式一次性施入的磷肥;
部分以基肥施入,剩余部分在氮肥进行第一施入时进行施入的钾肥。
其中,磷肥、钾肥与氮肥的施肥比例以纯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钾计,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未经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9307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迟机插杂交中籼稻三补优质稳产栽培方法
- 下一篇:一种稻虾共作生态养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