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DCA的药剂在提高松树抗病性上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94927.3 | 申请日: | 2019-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649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王峰;王佳楠;陈俏丽;李丹蕾;曹景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林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N37/44 | 分类号: | A01N37/44;A01P21/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华夏松花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3 | 代理人: | 侯静 |
地址: | 15004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dca 药剂 提高 松树 抗病性 应用 | ||
含DCA的药剂在提高松树抗病性上的应用,本发明涉及含DCA的药剂在提高松树抗病性上的应用。本发明涉及利用外源化学药剂3,5‑二氯邻氨基苯甲酸(3,5‑Dichloroanthranilic Acid,DCA)诱导黑松对松材线虫抗性提高的应用。本发明可提高黑松对松材线虫30.0%±7.0%的抗性,从而干扰线虫生存,对松材线虫的定殖起到至关重要的控制作用。本发明应用于松材线虫防治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DCA的药剂在提高松树抗病性上的应用。
背景技术
松树以其耐干旱、耐贫瘠、适应性强的特性成为山地造林、园林绿化的重要树种,具有重要的生态效应和经济价值。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xylophilus)侵染松树,引起松树萎蔫枯死,为害我国江苏、浙江、安徽和广东等地的松林。该病害甚至已经传播扩散到相对寒冷的东北地区,且仍有不断向其适生区域以外扩张的趋势,严重威胁我国森林健康和松林资源。防治松材线虫刻不容缓。
然而,目前为止大多数的防治方法如化学防治、机械防治不能根治并且存在弊端。化学防治例如使用丰索磷、甲维盐和阿维菌素等药剂注射树干,不仅成本高,并且污染环境;机械防治是指伐除病树,集中清理烧毁病木,该方法使树木丧失原有价值,成本高且工作繁琐。因此急需一个新的防治途径改善以上方法弊端,防治松材线虫。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松材线虫防治方法的环境污染、成本高以及防治效果差的问题,提供了含DCA的药剂在提高松树抗病性上的应用。
本发明含DCA的药剂在提高松树抗病性上的应用。
植物在长期的进化中形成了多种高效的抗病机制和免疫反应。当病原入侵时,植物特异识别病原并产生一系列免疫反应,如过敏性坏死反应(Hypersensitive response,HR)。植物产生的HR反应能使被侵染部位细胞迅速死亡,阻止病原地进一步扩散。除此之外植物将信号从被侵染部位传导到健康部位,继而整株植物产生一系列系统性防御反应,即系统获得性抗性(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SAR)。外源施加化学诱导剂也可诱导植物产生SAR。本发明发现通过含3,5-二氯邻氨基苯甲酸(3,5-Dichloroanthranilic Acid,DCA)药剂(10-200μM)的预处理后,处理组的发病时间晚于对照组,且线虫存活数量为对照组线虫存活数量的70.0%±7.0%。表明该化学药剂的预处理在延缓黑松发病和抑制松材线虫存活中起到重要作用。该药剂的使用诱导黑松的抗性基因表达,激发抗性反应的产生以及抗性相关的物质的分泌,抑制线虫生长,干扰其生存。经计算,该药剂可提高黑松对松材线虫30.0%±7.0%的抗性,从而干扰线虫生存,对松材线虫的定殖起到至关重要的控制作用。本发明采用低剂量的DCA药剂即可触发黑松的抗性系统,提高黑松自身对松材线虫的抗病性,对环境较为友好且采用飞机大面积喷洒即可,操作方便,成本相对低廉,为防治松材线虫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含DCA的药剂在提高松树抗病性上的应用。
本实施方式DC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6.022,分子式为:
本实施方式发现预处理含DCA的药剂(10-200μM)后,处理组的发病时间晚于对照组,且线虫存活数量为对照组线虫存活数量的70.0%±7.0%。表明该化学药剂的预处理在延缓黑松发病和抑制松材线虫存活中起到重要作用。该药剂的研究和使用,可提高黑松对松材线虫30.0%±7.0%的抗性,从而干扰线虫生存,对松材线虫的定殖起到至关重要的控制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含DCA的药剂的制备方法是将DCA试剂溶于二甲基亚砜(DMSO)中配制DCA原液,然后用去离子水配制工作液。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林业大学,未经东北林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949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