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太阳能异戊烷空调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95301.4 | 申请日: | 2019-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453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陈晨;张瑾辉;朱华曈;周秦;高玉君;李湛;赵磊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H02S40/42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周红芳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体输入管 换热循环 光伏板 输出管 异戊烷 流体 太阳能光伏板 高效太阳能 换热介质 空调系统 换热器 降温管 循环泵 上端 下端 换热介质出口 换热介质入口 管道内部 光伏设备 散热效果 室内降温 贴合设置 制冷设备 地下 伸入 埋设 发电量 能耗 空调 伸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太阳能异戊烷空调系统,包括太阳能光伏板、贴合设置于太阳能光伏板背面的光伏板换热器、换热循环管道以及设置在换热循环管道上的感应循环泵,换热循环管道内部充满换热介质,所述换热介质为异戊烷,所述换热循环管道包括流体输入管、流体输出管以及埋设于地下的降温管,所述感应循环泵设置于流体输入管上,流体输入管下端与流体输出管下端分别伸入地下并与降温管两端连接,流体输入管上端与流体输出管上端分别伸出地面并与光伏板换热器的换热介质入口和换热介质出口连接。本发明有效增强光伏板散热效果,提高光伏设备的效率和发电量,同时能给室内降温,减少由于空调等制冷设备所产生的能耗,具有很强实际意义及推广价值。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高效太阳能异戊烷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太阳能光伏发电,是一种没有污染、不需要燃料,可以直接获取电能的高新技术,是太阳能利用方式中最具有应用前景的技术之一。国际能源部门预测,到2020年,在世界电力生产中,太阳能光伏发电所占的比例将达到1%,2050年可以达到约25%。目前市面上所使用的光伏板主要为单晶硅板和多晶硅板,其中单晶硅光伏板的广电转换效率在20%以下,多晶硅板的效率在18%以下。此外,光伏板的温升损失在每摄氏度0.4%~0.5%之间。
现在市场上的大部分家用光伏设备都未设计面板冷却降温系统,在 12时至16时时段,板面温度也会随着气温和辐照强度的升高而大幅升高,会导致光电转换效率下降。针对这种情况,设计一种可以有效增强光伏板散热,提高光伏设备的效率和发电量,同时能给室内降温,减少由于空调等制冷设备所产生的的能耗的冷却系统具有很强实际意义及推广价值。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太阳能异戊烷空调系统。本发明针对家用太阳能发电装置在强辐照条件下工作,导致的面板温升,发电效率下降以及依靠传统空调系统进行室温调节所带来的高能耗问题。针对光伏板效率低下及室内温度偏高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高效太阳能异戊烷空调系统。本发明采用合理的管路布置方案和结合异戊烷低沸点、高气化潜热等特点,可达到提高光伏发电板发电效率和减少传统室内空调能耗的目的。
所述的一种高效太阳能异戊烷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阳能光伏板、贴合设置于太阳能光伏板背面的光伏板换热器、换热循环管道以及设置在换热循环管道上的感应循环泵,所述换热循环管道内部充满换热介质,所述换热介质为异戊烷,所述换热循环管道包括流体输入管、流体输出管以及埋设于地下的降温管,所述感应循环泵设置于流体输入管上,流体输入管下端与流体输出管下端均伸入地下并分别与降温管两端连接,流体输入管上端与流体输出管上端均伸出地面并分别与光伏板换热器的换热介质入口和换热介质出口连接。
所述的一种高效太阳能异戊烷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循环泵位于地面上,所述光伏板换热器远离太阳能光伏板的一侧黏贴有保温层。
所述的一种高效太阳能异戊烷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液罐,所述储液罐埋设于地下并设置于降温管上,以提高换热介质在地下的停留时间。
所述的一种高效太阳能异戊烷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输入管与流体输出管位于地面以上部分的外侧均套设有保温层,以防止冷量流失。
所述的一种高效太阳能异戊烷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铜背板,所述铜背板贴合设置于太阳能光伏板背面和光伏板换热器之间;所述光伏板换热器包括流体输入总管、流体输出总管以及通接设置于流体输入总管和流体输出总管之间并均匀间隔排列的若干根分流管,在感应循环泵的运行作用下,换热介质依次从流体输入总管、分流管和流体输出总管内流过。
所述的一种高效太阳能异戊烷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输入总管、流体输出总管以及分流管均为方管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业大学,未经浙江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953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叠式过冷法蓄冰系统
- 下一篇:一种利用生活废水余热的除湿供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