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集诱导发光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98175.8 | 申请日: | 2019-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3869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4 |
发明(设计)人: | 唐本忠;赵征 | 申请(专利权)人: | 香港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417/04 | 分类号: | C07D417/04;C07D285/14;C09K11/06;H10K50/11;H10K85/60;G01N21/84;G01N21/64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高钊;李小山 |
地址: | 中国香港***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集 诱导 发光 化合物 制备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聚集诱导发光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薄膜或生物成像中的应用,所述化合物由下式I表示:其中各变量基团如本文所定义。所述化合物为具有优异的深红/近红外发光特性、热力学稳定性和光学性质的全新发光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功能材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聚集诱导发光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例如具有深红/近红外固体发射特性的化合物、其制备方法以及其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例如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和/或生物医学(例如非诊断目的的生物成像,如生物荧光探针)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高端光电子器件的发展促使了具有深红/近红外发射(650-900nm)的荧光材料的快速发展。在光电器件中,深红/近红外发光材料是构造全彩色和近红外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近红外发射的OLED在光通信、夜视设备和信息安全显示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长发射波长与高发光量子产率(PLQY)之间的内在矛盾给高效深红/近红外发光材料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近年来,人们致力于开发具有深红/近红外发射的高效发光材料,包括过渡金属配合物(如Pt2+、Os3+或Ir3+)、镧系配合物、有机小分子和共轭聚合物。然而,金属配合物往往具有空气和湿度不稳定、环境毒性大以及成本较高的缺点。另一方面,不含金属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因其具有分子多样性、低成本、可调能隙和可规模化生产等优点,引起了人们的广泛研究兴趣。
然而,已发展的绝大多数的有机发光体结构相对平面,其很强的分子间π-π相互作用会造成固态下荧光的淬灭,也称为ACQ现象。这种ACQ效应进一步加剧了深红/近红外固体发光分子的设计难度。
仍然需要改善的深红/近红外发光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新型的聚集诱导发光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该化合物不仅克服了现有的发光材料的ACQ现象,而且在发光性质、热力学性质和/稳定性方面表现优异,从而可以用于各种应用中,例如用于发光材料(例如,荧光探针)、电子器件(特别是OLED器件)、薄膜、光刻胶、功能性涂层和/或生物成像(例如细胞内成像)等等。
具体来说,本发明提供了:
一种聚集诱导发光化合物,由下式I表示:
其中,Ar1和Ar2相同或者不同,并且各自独立地为氢、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原子6-18的芳香族环烃基、取代或未取代的成环碳原子5-18的芳香族杂环基或其组合,在取代的情况下,芳香族环烃基和/芳香族杂环基的至少一个氢被选自卤原子、烷氧基、羟基、氨基、烯基、炔基、炔基羰基、芳基、酯基、巯基、醛基、氰基、氧原子、亚氨基、砜基、羰基、炔基酯基、亚烯基、亚炔基、亚芳基、-C(=O)OH、硫原子、亚硝基、硝基、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C6-C18芳香族环烃基或成环碳原子5-18的芳香族杂环基取代的C2-C18烯基、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C6-C18芳香族环烃基或成环碳原子5-18的芳香族杂环基取代的C2-C18炔基、任选地被一个或多个C6-C18芳香族环烃基或成环碳原子5-18的芳香族杂环基取代的的C1-C18烷基、成环碳原子6-18的芳香族环烃基和成环碳原子5-18的芳香族杂环基中的至少一者取代,条件是Ar1和Ar2不同时为氢;
Ar1和Ar2中的原子可以任选地与N成环;
n为0或1,
a为0或1,b为0或1,条件是a和b不同时为0;
以及
为二价芳香族基团。
一种制备式I的化合物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香港科技大学,未经香港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9817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