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可靠性充电桩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98944.4 | 申请日: | 2019-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274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发明(设计)人: | 王军;汪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科创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31 | 分类号: | B60L53/31;B60L53/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杨红梅 |
地址: | 236700 安徽省亳州***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桩体 容置腔 弹性连接件 充电桩 高可靠性 嵌入式 放入 可摆动 底端 冲击力 抵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可靠性充电桩,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嵌入式的安装在地面内,所述箱体具有容置腔;外桩体,设置于所述箱体的上方;弹性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箱体与所述外桩体之间,所述弹性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箱体的顶端和所述外桩体的底端固定连接。本发明中,通过设置嵌入式的箱体,将充电桩的主体部分设置于箱体的容置腔内,能够彻底避免该主体部分遭受撞击,另外对于无法放入箱体的容置腔中的部分,通过外桩体以及在外桩体底部设置弹性连接件,将无法放入容置腔中的部分设置于外桩体上,通过外桩体的可摆动的设计,抵消撞击产生的冲击力,尽可能的减少撞击对上述部分产生的损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电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高可靠性充电桩。
背景技术
充电桩是新能源汽车(电动车)的必备的基础设施,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各国目前在大力发展绿色能源的利用,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日益扩大,随着新能源汽车需求量的快速增加,充电桩的需求也随之水涨船高。
现有技术中,充电桩多成长方体状,树立于停车位的尾部,当电动车需要充电时,将电动车驶入该停车位内,然后将充电桩中的充电接头连接至电动车上的充电口,进而使充电桩对电动车执行充电操作。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的充电桩至少具有如下技术问题:
由于充电桩设置于停车位的尾部,如果电动车的驾驶人员出现误操作时,容易使电动车撞上该充电桩,进而使充电桩损坏,使充电桩无法对电动车进行充电,同时还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因为充电桩的输出电流高达几十或者几百安培)。
发明内容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可靠性充电桩,致力于解决前述背景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高可靠性充电桩,包括
箱体,所述箱体嵌入式的安装在地面内,所述箱体具有容置腔;
外桩体,设置于所述箱体的上方;
弹性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箱体与所述外桩体之间,所述弹性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箱体的顶端和所述外桩体的底端固定连接;
人机交互模块,固定设置于所述外桩体上;
刷卡模块,固定设置于所述外桩体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外桩体的外周壁的至少一部分包裹有弹性垫。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控制单元、交直流转换模块。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外桩体包括
内管体,竖向设置;
内波纹管,所述内波纹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内管体和所述容置腔;
外管体,套接在所述内管体的外部,所述人机交互模块及所述刷卡模块均安装在所述外管体上;
外波纹管,所述外波纹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外管体和所述容置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外桩体还包括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设置于所述外管体与所述内管体之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控制单元、交直流转换模块。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容置腔内设置有冷却风机,所述冷却风机的出风口连接至所述内波纹管的底端,所述冷却风机的入风口连接有挡风管,所述挡风管的朝向所述控制单元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进风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内管体的顶端设置有风帽,风帽的外径大于所述内管体的外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科创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安徽科创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989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一对多汽车充电桩
- 下一篇:一种智能充电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