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状水性混凝土脱模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299276.7 | 申请日: | 2019-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977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发明(设计)人: | 李登太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登太 |
主分类号: | C10M173/00 | 分类号: | C10M173/00;C10N40/36;C10N30/06;C10N30/12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 代理人: | 白小明 |
地址: | 641419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脱模剂 聚烯烃微粒 油状 分散体水溶液 脱模剂 聚丙烯 聚乙烯 任意比例混合 水溶液分散体 复合乳化剂 聚醚多元醇 高效使用 去离子水 隔离剂 聚烯烃 乳化水 稳定剂 硬脂酸 阻锈剂 乙醇 丁烯 戊烯 制备 环保 | ||
本发明涉及脱模剂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油状水性混凝土脱模剂,所述油状水性混凝土脱模剂的原料包括:聚烯烃微粒分散体水溶液、硬脂酸、乙醇、去离子水、聚醚多元醇、稳定剂、复合乳化剂、隔离剂、乳化水、阻锈剂,所述聚烯烃微粒分散体水溶液为聚乙烯、聚丙烯、聚1‑丁烯、聚4‑甲基‑1‑戊烯微粒的水溶液分散体一种以上任意比例混合,聚烯烃的相对分子量为10×10‑1000×10,聚烯烃微粒的尺寸为10nm‑100μm。本发明可实现脱模剂的高效使用,达到绿色和环保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脱模剂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油状水性混凝土脱模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脱模剂是一种介于模具和成品之间的功能性物质。脱模剂有耐化学性,在与不同树脂 的化学成份(特别是苯乙烯和胺类)接触时不被溶解。脱模剂还具有耐热及应力性能,不 易分解或磨损;脱模剂粘合到模具上而不转移到被加工的制件上,不妨碍喷漆或其他二次 加工操作。由于注塑、挤出、压延、模压、层压等工艺的迅速发展,脱模剂的用量也大幅度地提高。
现有的混凝土脱模剂中水性脱模剂亲水性过强,难以快干成膜。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 现,脱模剂涂覆后,耐水冲刷性能不理想,不适用于南方多雨、潮湿的施工环境,而大部 分油性脱模剂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污染混凝土表面,影响后期装饰。
发明内容
基于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状水性混凝土脱模剂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可实 现脱模剂的高效使用,达到绿色和环保的目的,通过加入聚烯烃微粒分散体水溶液、硬脂 酸、乙醇、去离子水、聚醚多元醇、稳定剂、复合乳化剂、隔离剂、乳化水、阻锈剂,解 决了现有水性混凝土脱模剂难以快干成膜,油性脱模剂污染严重的问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油状水性混凝土脱模剂,所述油状水性混凝土脱模剂的原料包括:聚烯烃微粒分 散体水溶液、硬脂酸、乙醇、去离子水、聚醚多元醇、稳定剂、复合乳化剂、隔离剂、乳化水、阻锈剂,所述聚烯烃微粒分散体水溶液为聚乙烯、聚丙烯、聚1-丁烯、聚4-甲基-1- 戊烯微粒的水溶液分散体一种以上任意比例混合,聚烯烃的相对分子量为10×10-1000×10,聚烯烃微粒的尺寸为10nm-100μm。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油状水性混凝土脱模剂的原料按份数计,分别为聚烯烃微粒分 散体水溶液20-30份,硬脂酸30-40份,乙醇10-20份,去离子水20-30份,聚醚多元醇18-25份,稳定剂2-4份,复合乳化剂5-10份,隔离剂1-4份,乳化水4-10份,阻锈剂 1-3份。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隔离剂为分子量为4000的胺基聚醚有机硅表面活性剂;所述乳 化水为OP-4、OP-7、OP-9、OP-10、PEG600MO中的一种的质量分数为0.5~2%的水溶液,所述复合乳化剂包括油溶性乳化剂和水溶性乳化剂。
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阻锈剂为苯甲酸钠或JK-H 2O(A)复合氨基醇中的一种,所述稳 定剂为二月桂酸二正丁基锡或二月桂酸二正辛基锡中的一种。
一种油状水性混凝土脱模剂的制备方法,其工艺步骤依次如下:
A、将乙醇溶于去离子水中,水浴升温至30-40℃,搅拌均匀后加入硬脂酸,继续搅拌 并缓慢加入聚烯烃微粒分散体水溶液和聚醚多元醇,然后恒温搅拌30min,使其分散均匀, 形成溶液a并恒温保存备用;
B、将隔离剂加入到步骤A所得的溶液a中,继续搅拌并缓慢倒入油溶性乳化剂,搅拌 均匀,然后加入稳定剂,加速搅拌,形成溶液b;
C、将水溶性乳化剂缓慢加入到高速分散搅拌下的溶液b中,直至形成稳定的乳化相, 继续搅拌30min,同时加入乳化水再持续搅拌20min,然后加入阻锈剂并继续搅拌10min, 即得到油状水性混凝土脱模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登太,未经李登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992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