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近距离煤层上下逐替协同开采区段煤柱留设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299607.7 | 申请日: | 2019-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3106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8 |
发明(设计)人: | 张强;王佳奇;陈迪;孙建峰;陈杨;武中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C41/18 | 分类号: | E21C41/18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李悦声 |
地址: | 22111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近距离 煤层 上下 协同 开采 区段 煤柱留设 方法 | ||
1.一种近距离煤层上下逐替协同开采区段煤柱留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在施工区域设定上煤层和下煤层,通过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方法确定上煤层区段煤柱合理留设宽度Xu,应用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方法确定近距离煤层上下区段煤柱合理空间错距L,应用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方法确定下煤层区段煤柱合理留设宽度Xs,应用物理相似模拟方法验证上煤层区段煤柱合理留设宽度Xu、近距离煤层上下区段煤柱合理空间错距L、下煤层区段煤柱合理留设宽度Xs取值的合理性;
应用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方法确定近距离煤层上下区段煤柱合理空间错距L,包括:
a.利用公式:计算近距离煤层上下区段煤柱理论错距L1,式中:L1为近距离煤层上下区段煤柱理论错距,单位为m;h为上下煤层层间距,单位是m;;h1为上煤层厚度,单位为m;为应力传播影响角,单位为°;
b.应用数值模拟方法确定近距离煤层上下区段煤柱数值模拟错距L2:取近距离煤层上下区段煤柱理论错距L1±10m为数值模拟错距L2,使用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软件对近距离煤层上下区段煤柱合理空间错距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确定合理近距离煤层上下区段煤柱数值模拟错距L2;
c.利用公式:L≥min{L1,L2},结合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计算宽度结果,从而确定近距离煤层上下区段煤柱合理空间错距L。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距离煤层上下逐替协同开采区段煤柱留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方法确定上煤层区段煤柱合理留设宽度Xu,包括:
a.分别获取上煤层中区段煤柱采空区侧的塑性区宽度X1,区段煤柱巷道侧的塑性区宽度Y1,煤柱弹性区宽度Z1,利用公式:Wu=X1+Y1+Z1获得上煤层区段煤柱理论留设宽度Wu;
b.确定上煤层区段煤柱数值模拟宽度wu:取上煤层区段煤柱理论留设宽度Wu±6m为上煤层煤柱数值模拟宽度范围,应用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软件对上煤层区段煤柱宽度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对比分析不同宽度煤柱的数值模拟结果确定上煤层区段煤柱数值模拟宽度wu;
c.利用公式:Xu≥min{Wu,wu},结合上煤层区段煤柱的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计算宽度结果,确定合理的上煤层区段煤柱留设宽度Xu。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距离煤层上下逐替协同开采区段煤柱留设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方法确定下煤层区段煤柱合理留设宽度Xs步骤为:
a.分别获取下煤层区段煤柱采空区侧的塑性区宽度X2,区段煤柱巷道侧的塑性区宽度Y2,煤柱弹性区宽度Z2,利用公式:Ws=X2+Y2+Z2计算下煤层区段煤柱理论留设宽度Ws;
b.确定下煤层区段煤柱数值模拟宽度ws:取下煤层区段煤柱理论留设宽度Ws±6m为下煤层煤柱数值模拟宽度,使用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软件对下煤层区段煤柱宽度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对比分析不同宽度煤柱的数值模拟结果确定上煤层区段煤柱数值模拟宽度ws;
c.利用公式 :Xs≥min{Ws,ws},结合下煤层区段煤柱的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计算宽度结果,确定合理的下煤层区段煤柱留设宽度X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29960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