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动态汽车衡及其运输和安装方法以及运输安装秤组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00050.4 | 申请日: | 2019-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296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0 |
发明(设计)人: | 吴连松;姚飞;邓永强;陈忠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万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G19/03 | 分类号: | G01G19/03;G01G21/23;G01G21/02;E01F11/00;E01C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韩建伟 |
地址: |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东***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态 汽车 及其 运输 安装 方法 以及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动态汽车衡、运输安装秤组和动态汽车衡的运输和安装方法,其中,动态汽车衡包括:支撑结构层;承载结构层,承载结构层位于支撑结构层的上方;称重传感器,称重传感器的下上两端分别与支撑结构层和承载结构层固定连接;其中,承载结构层包括承载网架构、第一物料填充部和连接结构,第一物料填充部填充至少一部分承载网架构,且第一物料填充部固化后的上表面形成称重承载面,连接结构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第一物料填充部内,且连接结构的顶端裸露设置在称重承载面处以形成连接端,连接端用于与运输安装构件连接,以便于对动态汽车衡进行运输和安装。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动态汽车衡结构不合理,导致运输和安装不便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动态称重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动态汽车衡的结构改进。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汽车衡种类繁多,有单秤台、联体秤、轴组秤、整车秤等。上述的汽车衡都为简支结构安装,即:汽车衡设置有称重承载台,称重承载台搭接在多个称重传感器上。
其中,整车式汽车衡由多个承载台构成,各承载台搭接在称重传感器上,且各承载台之间相互搭接。这种形式的汽车衡往往需要在现场进行施工组装,不仅耗费现场施工人员的劳动力,而且需要较长时间的现场施工作业周期,影响了道路的正常通行。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便于运输和现场快捷安装的动态汽车衡,便成了现有的动态称重技术领域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态汽车衡、运输安装秤组和动态汽车衡的运输和安装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动态汽车衡结构不合理,导致运输和安装不便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动态汽车衡,便于运输和安装,包括:支撑结构层;承载结构层,承载结构层位于支撑结构层的上方,并与支撑结构层间隔设置,承载结构层的背离支撑结构层一侧的表面形成称重承载面;称重传感器,称重传感器的下上两端分别与支撑结构层和承载结构层固定连接;其中,承载结构层包括承载网架构、第一物料填充部和连接结构,第一物料填充部填充至少一部分承载网架构,且第一物料填充部固化后的上表面形成称重承载面,连接结构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第一物料填充部内,且连接结构的顶端裸露设置在称重承载面处以形成连接端,连接端用于与运输安装构件连接,以便于对动态汽车衡进行运输和安装。
进一步地,连接结构的底端与承载网架构或称重传感器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支撑结构层包括支撑网架构和填充至少一部分支撑网架构的第二物料填充部,称重传感器包括相连接的形变本体、底部连接架和顶部连接架,其中,底部连接架与支撑网架构固定连接,顶部连接架与承载网架构固定连接,且连接结构的底端与顶部连接架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底部连接架包括底部固定板和多条第一连接梁,底部固定板与形变本体固定连接,多条第一连接梁间隔设置和/或交错设置在底部固定板上,各条第一连接梁均与支撑网架构形成至少一个固定连接点;顶部连接架包括顶部固定板和多条第二连接梁,顶部固定板与形变本体连接,多条第二连接梁间隔设置和/或交错设置在顶部固定板上,各条第二连接梁均与承载网架构形成至少一个固定连接点;其中,连接结构与顶部固定板或第二连接梁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连接结构为由金属制成的吊耳结构,连接结构的顶端的端面开设有螺纹孔以形成连接端,连接结构与顶部固定板或第二连接梁焊接。
进一步地,连接结构为多个,多个连接结构以阵列的形式沿称重承载面分布,且各连接结构的顶端的端面低于称重承载面或与称重承载面平齐。
进一步地,承载网架构和支撑网架构均为钢筋网框架或钢梁框架,称重传感器的顶端与承载网架构焊接、铆接或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称重传感器的底端与支撑网架构焊接、铆接或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万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万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000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合斜楔结构
- 下一篇:一种可吸收镁合金美容线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