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生物复合菌剂、土壤修复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00175.7 | 申请日: | 2019-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040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孟庆伟;张静;江洋;胡志刚;吴元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微生物肥料技术研究推广中心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16;A01N63/04;A01N63/00;C09K17/40;C05G3/00;C05G3/04;C12R1/07;C12R1/065;C12R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戴凤仪 |
地址: | 07100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生物复合菌剂 土壤修复剂 制备方法和应用 胶冻样芽孢杆菌 地衣芽孢杆菌 土壤理化性能 微生物生长 表面活性 代谢作用 多孔载体 复合菌剂 抗菌物质 全面改善 土壤结构 土壤修复 营养元素 重茬病害 有机质 固氮菌 土壤 复配 酵母 抑菌 微生物 修复 补充 防治 申请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微生物复合菌剂、土壤修复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微生物复合菌剂包括地衣芽孢杆菌、胶冻样芽孢杆菌、酵母和固氮菌以及微生物生长助剂;该复合菌剂与有机质、多孔载体和表面活性素合理复配之后,形成防治土壤重茬病害的土壤修复剂;不仅可以补充重茬地流失的营养元素,还可以通过微生物的代谢作用产生抑菌抗菌物质,从而从多个角度全面改善重茬地的土壤理化性能和土壤结构;本发明通过多种途径对土壤重茬地进行土壤修复,提高了修复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生物复合菌剂、土壤修复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同种或同科作物在同一块地连种三季或三季以上,就叫重茬。重茬(连作)地、实际是毒素、病毒和病毒病极严重的地。很多作物如豆科植物、瓜类、蔬菜、草莓及某些中草药等,都因重茬造成植物根部病菌,导致植物枯萎病,叶枯病,病毒病等危害,严重影响作物生长。
重茬病因有以下几种:
1、养分失调。每种作物都有喜好的固定养分,长期连作,它所喜好的这些养分必定不足,导致生长障碍。
2、自体中毒,小环境恶化。作物有吸收也有排泄,作物根系排泄的有害物质,如有机酸(或残根未清除)引起自体中毒,而土壤自身无法分解,会因连作而积累于土壤中,导致作物生育不良。
3、菌群失调,病原菌增多,该作物容易感染的病原菌和害虫(尤其是线虫)残留入壤中,因连作而积累,导致病害加重。
发生重茬障碍的根本原因是上茬遗留在土壤中的病菌、线虫大量滋生繁殖,土壤营养严重失调(重茬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减少了)、根系分泌自毒大量积累(重茬作物自身根系分泌物增多),根的生长吸收能力降低,长势差。
重茬地种植农作物有下列危害:
1.病害增多。重茬会造成多种土传病害泛滥,如软腐病、根腐病、病毒病等。连年耕作使土壤中的病原菌不断积累,益生菌被严重抑制。重茬栽培幼苗时,由于幼苗抵抗力弱,这些病原菌很容易侵入植物体,导致多种病害不断发生,危害植物健康。
2.营养不足。同种植物对营养的要求是固定的,连续栽种会使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匮乏,作物营养失衡,难以正常生长。细心的种植户可能已经发现,重茬地投入的肥料量会逐年增加,单纯的肥料费用就已经加重养殖户的经济负担!
3.毒害严重。重茬造成的自毒危害也不容忽视。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一些有毒物质,这些物质会对植株的生长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直接影响作物生长。
4.土壤问题。重茬问题引发的化肥使用量增多、益生菌减少等会导致土壤结构破坏,酸碱度变化,盐类积累,容易引起土壤盐碱化等问题的发生,影响作物产量。
解决重茬问题,一般采用如下应对措施:
1、平衡施肥,包括氮、磷、钾平衡,大量元素和中微量元素平衡。
2、调理土壤:调整土壤酸碱值,使酸化、板结、老化的土壤改善成疏松土壤。
3、增施微生物菌剂:补充土壤益生菌,抑制有害菌滋生,调节土壤菌系平衡,改善土壤生态环境。
但是上述几种措施都存在作用单一的缺陷,土壤修复效果欠佳。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微生物复合菌剂、土壤修复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通过多种途径对土壤重茬地进行土壤修复,提高了修复效果。
本发明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技术方案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微生物肥料技术研究推广中心,未经微生物肥料技术研究推广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001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