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叶用蔬菜的肥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00610.6 | 申请日: | 2019-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123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发明(设计)人: | 杨保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宝景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3/00 | 分类号: | C05G3/00;C05G3/02;C05G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苏友娟 |
地址: | 23004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液 制备 聚丙烯酰胺 酶解提取物 肥料 活性硅肥 草木灰 腐殖酸 鱼鳞 花椒 鲤鱼 硝酸盐 打浆处理 重量份数 水中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叶用蔬菜的肥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鲤鱼鱼鳞的酶解提取物30~40份、草木灰20~30份、椿叶花椒25~35份、活性硅肥10~20份、聚丙烯酰胺1~3份、腐殖酸1~4份及水40~60份。制备方法:1)将草木灰与椿叶花椒加入部分水中进行搅拌打浆处理,得到混合液I;2)将鲤鱼鱼鳞的酶解提取物、活性硅肥、聚丙烯酰胺、腐殖酸与余下水进行搅拌混合均匀,得到混合II;3)将混合液I与混合液II混合即可。该肥料能够提高蔬菜的产量与质量,还有效降低蔬菜中硝酸盐的含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肥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叶用蔬菜的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蔬菜在我国人民的饮食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2007年我国蔬菜播种面积达到2.6亿亩,总产量5.65亿吨,人均占有量420多公斤。人们的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对品质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尤其是质量安全问题。蔬菜有叶用蔬菜、瓜果蔬菜和根茎蔬菜,其中叶用蔬菜指主要以鲜嫩的叶片、叶柄或者嫩茎为产品的速生性蔬菜,叶用蔬菜包括绿叶菜类及结球叶菜类,绿叶菜包括菠菜、生菜、油菜、芹菜和茼蒿等,结球叶菜类包括大白菜、结球甘蓝等。
叶用蔬菜多属于浅根作物,生长迅速,复种指数高,种植密度大,可食部分比例大,因此叶用蔬菜对肥料的要求较高,对氮磷钾钙镁肥的需求量较大,但过多的投入化学肥料,不施或者很少施用有机肥,使施肥结构不合理,不仅会导致肥料利用率低,土壤养分过量板结和次生盐渍化,还会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
常用的叶用蔬菜肥料分为叶面肥、基肥和追肥,叶面肥是蔬菜通过茎叶光合作用吸收的养分,基肥和追肥是作用于土壤,根系通过土壤吸收的养分。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是氨基酸或者核苷酸类有机肥料,其能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促进蔬菜叶的生长,改善土壤的理化特征,防止板结和盐渍,但其缺乏有益微生物,肥料的利用率不高,且有臭味,影响环境。
另外,人体摄入的硝酸盐有70%-80%来自蔬菜。因此,控制人体硝酸盐摄入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控制蔬菜的硝酸盐含量。而我国城市郊区蔬菜硝酸盐污染程度都较重,尤其是我国居民消费量较大的几种主要蔬菜(特别是叶菜)。这可能是导致了我国成为消化道癌症高发国家的直接原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叶用蔬菜的肥料,该肥料能够提高蔬菜的产量与质量,还有效降低蔬菜中硝酸盐的含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叶用蔬菜的肥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鲤鱼鱼鳞的酶解提取物30~40份、草木灰20~30份、椿叶花椒25~35份、活性硅肥10~20份、聚丙烯酰胺1~3份、腐殖酸1~4份及水40~60份;所述鲤鱼鱼鳞的酶解提取物主要以鲤鱼鱼鳞为原料经预处理、煮沸、酶解与浓缩干燥获得。
优选地,所述鲤鱼鱼鳞的酶解提取物的制备方法:
将鲤鱼鱼鳞用水洗干净后,加入到0.2~0.4mol/L的马来酸溶液中浸泡处理10~16h,然后用水洗涤至中性;将酸处理后的鱼鳞加入到沸水中进行煮沸10~15min,冷却至45~55℃,加入中性蛋白酶与胰蛋白酶的复合酶进行酶解,酶解时间4~8h,然后升温煮沸灭活,冷却至室温进行浓缩干燥即可。
优选地,所述复合酶的添加量为所述鲤鱼鱼鳞重量的0.4~0.8%。
优选地,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鲤鱼鱼鳞的酶解提取物35份、草木灰24份、椿叶花椒31份、活性硅肥16份、聚丙烯酰胺2份、腐殖酸2份及水50份。
优选地,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鲤鱼鱼鳞的酶解提取物30份、草木灰26份、椿叶花椒27份、活性硅肥10份、聚丙烯酰胺1份、腐殖酸1份及水40份。
优选地,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宝景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宝景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006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