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珍稀濒危植物版纳青梅种子实生苗人工繁育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01016.9 | 申请日: | 2019-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921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8 |
发明(设计)人: | 杨清;何明霞;郗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 |
代理公司: | 昆明协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3108 | 代理人: | 马晓青 |
地址: | 650201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青梅 种子实生苗 珍稀濒危植物 人工繁育 种子催芽 种子萌发 赤霉素处理 采种 濒危植物 播种育苗 基质准备 技术环节 技术基础 苗木生长 育苗成本 育苗管理 成苗率 出苗 根系 苗高 幼苗 育苗 整齐 吸收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珍稀濒危植物版纳青梅种子实生苗人工繁育方法,包括采种、基质准备、种子催芽处理、赤霉素处理、播种育苗和育苗管理等技术环节。本发明让版纳青梅种子实生苗在幼苗快速形成根系,吸收营养,促进苗木生长。种子萌发成苗率90%以上,种子催芽60d后苗高达3‑4cm,为有效拯救这种濒危植物奠定了技术基础。该方法简便易行,处理的种子萌发快、出苗整齐,可缩短版纳青梅育苗时间,有效降低育苗成本,易于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林木育种领域,具体涉及珍稀濒危植物版纳青梅种子实生苗人工繁育方法。
背景技术:
版纳青梅(Vatica guangxiensis)是龙脑香科,青梅属乔木,树高约20米;是热带雨林的上层标志树种,也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为特有种,对研究热带植物区系有重要学术价值。目前仅分布于滇南的励腊县和广西的那坡县(据多数文献报道,仅存一株母树)。
版纳青梅木材坚硬,材性好,是热带优良用材树种之一,当地老百姓把版纳青梅作为主要的建房原料。同时,版纳青梅主干通直,树形优美,四季常绿,花瓣白色、淡黄色或淡红色,芳香,观赏价值很高,可作为优良的行道树和园林观赏树种。
在上个世纪90年代以前,热带地区习惯于传统的刀耕火种的农业生产方式,经常把巨大的版纳青梅环状剥皮致死,中小树木则砍倒烧掉;90年代以后,由于大面积发展热带经济作物橡胶、芭蕉等,热带森林大面积减少,一些尚未划入自然保护区范围版纳青梅自然分布区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野外分布数量较少,目前除在保护区内还有少量分布外,其他区域很难见到版纳青梅,只是在交通极为不便、地势极其险恶的地方还偶尔见到版纳青梅,其生存状况堪忧。
版纳青梅的花期为5-6月,成熟期为8-9月,果实近球形,宿存花萼裂片5枚,2枚增大成长圆形的翅,长3-4厘米,宽1-1.5厘米,其余3枚为小披针形,长1.5-2厘米,宽5毫米。自然条件下,版纳青梅的结实量大,一株成熟母树的结果量超过万粒,但由于种群较小、种子靠重力散布(其果实不为动物所传播)和具快速的发芽方式等特性,自然林下的幼苗较少,自然更新比较困难,以致于种群难于扩张,加之认为的过度利用,生存状况令人担忧。目前,还没有版纳青梅种子育苗的相关报道,因此,需要一种能够提高版纳青梅种子出苗率的方法,进行大量育苗,用于种群恢复和人工造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珍稀濒危植物版纳青梅种子实生苗人工繁育的方法,能够让版纳青梅种子实生苗在幼苗期快速形成根系,吸收营养,从而大幅度提高育苗成活率,并促进幼苗生长,为大规模人工种植和野外种群的恢复提供合格种苗。操作简单、成本低、出苗率和成苗率较高,种子出苗率达到90%以上,成苗率达到95%以上,种子催芽60d后苗高达3-4cm。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珍稀濒危植物版纳青梅种子实生苗人工繁育方法,包括种子收集、基质准备、种子预处理、赤霉素处理、播种育苗、育苗管理步骤,所述步骤具体为:
(1)及时采种:在8-9月,选择生长高大、健壮且结果量大的版纳青梅,在树下采集完好且无病虫害的果实。
(2)种子预处理:清洗经剪掉果翅的果实,并去掉浮在水面上的不饱满果实;用浓度为3g/L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浸泡种子20分钟,清水洗涤2~3次,稍晾干。
(3)基质准备:基质为椰糠和河沙按体积比1:1混合均匀而成,装入塑料薄膜营养袋中。播种前1天,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稀释800倍的水溶液淋透基质。
(4)赤霉素处理:用浓度为100~300mg/L的赤霉素水溶液,浸泡种子30分钟,清水洗涤2~3次,稍晾干;再用湿毛巾包裹,于温度为20℃-30℃、光照强度为1500~2500Lx条件下催芽至种子发芽,催芽期间保持毛巾湿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010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越南百香果的引种栽培方法
- 下一篇:一种园林果树幼苗支撑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