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有聚氨酯的减震性强的弹性体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01573.0 | 申请日: | 2019-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711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张先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先玉 |
主分类号: | C08L53/02 | 分类号: | C08L53/02;C08L57/02;C08L75/04;C08L89/00;C08L5/08;C08L67/02;C08K13/02;C08K3/26;C08K5/098;C08K3/04 |
代理公司: | 合肥广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9 | 代理人: | 徐国法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震性 聚氨酯 减震 注塑 热塑性聚氨酯 塑料基体材料 抗冲击能力 碳酸钙 复合填料 石油树脂 硬脂酸锌 综合品质 硅酮粉 回弹性 抗氧剂 相容剂 重量份 树脂 共混 制备 挤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有聚氨酯的减震性强的弹性体,由如下对应重量份的物质制成:40~45份SIS树脂、4~7份石油树脂、14~18份热塑性聚氨酯、5~8份相容剂、3~5份碳酸钙、0.1~0.3份抗氧剂、0.2~0.3份硬脂酸锌、1~3份硅酮粉、4~6份复合填料。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弹性体,其成分简单,制备使用方便,其减震抗冲击能力强,回弹性低,而此注塑或共混挤出时与塑料基体材料间的结合强力高,综合品质好,极具推广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聚氨酯加工应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有聚氨酯的减震性强的弹性体。
背景技术
热塑性弹性体(TPE)是一种既可单独成型,又可二次注塑或共挤出包覆在PC、ABS等材料表面的新型材料,无需粘接剂,即可获得良好黏合性,从而获得柔软的手感,令产品具有防滑、抗冲等功能。申请号:CN200810207478.6公开了一种用于粘结ABS的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其是以热塑性聚氨酯(TPU)和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为基本原料用于粘接ABS的热塑性弹性体材料。但热塑性聚氨酯(TPU)存在刚性太强,手感较差的缺点,而普通的SEBS回弹快,它们的组合物无法达到理想的减震效果。
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IS),一方面因其结构中存在的乙烯支化侧基,空间位阻大,阻碍了主链的旋转,主链运动必须吸收更多的能量,从而能够获得优异的减震效果;另一方面聚苯乙烯相区的凝聚力可以提供反复回弹性,制品压缩永久变形性小,因此,是一种具有低回弹性的高减震材料。但普通的SIS无法牢固地粘接ABS、PC材料,因此研发高减震、并可牢固粘接ABS、PC的TPE包胶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护套、运动护垫等产品中,应用前景广泛。对此申请号为:CN201510066202.0公开了一种高减震耐磨热塑性弹性体,其利用SIS树脂等成分实现了弹性体具有较好的减震、防护作用。但在使用中发现此弹性体的粘结力及减震性能已无法满足现有产品等的设计要求,需要进一步的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含有聚氨酯的减震性强的弹性体。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含有聚氨酯的减震性强的弹性体,由如下对应重量份的物质制成:
40~45份SIS树脂、4~7份石油树脂、14~18份热塑性聚氨酯、5~8份相容剂、3~5份碳酸钙、0.1~0.3份抗氧剂、0.2~0.3份硬脂酸锌、1~3份硅酮粉、4~6份复合填料。
优选的,由如下对应重量份的物质制成:
43份SIS树脂、6份石油树脂、16份热塑性聚氨酯、7份相容剂、4份碳酸钙、0.2份抗氧剂、0.25份硬脂酸锌、2份硅酮粉、5份复合填料。
进一步的,所述的SIS树脂为氢化的苯乙烯乙烯支化异戊二烯三嵌段共聚物7311。
进一步的,所述的相容剂为三元乙丙橡胶-马来酸酐接枝物。
进一步的,所述的抗氧剂为抗氧剂1010。
进一步的,所述的复合填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大豆分离蛋白和壳聚糖对应按照重量比1:1~1.2混合,然后投入到磷酸盐缓冲液中搅拌溶解均匀,随后将其放入到超声装置内进行超声处理,3~5h后取出,再将其于蒸馏水中透析处理10~12h,最后取出真空干燥处理后得混合物A备用;
(2)将聚丁二酸丁二醇酯与氯仿按照重量体积比1g:20~25ml进行混合投入到搅拌罐内,搅拌溶解均匀后得混合液B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先玉,未经张先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015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