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池模组储能与循环测试的综合示范运行与实验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01597.6 | 申请日: | 2019-04-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345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发明(设计)人: | 唐炳南;胡凡君;石俊;王佳灿;和学文;孙亚洲;丁心志;田庆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丽江供电局 |
主分类号: | H02J3/36 | 分类号: | H02J3/36;H02J3/32;H02H7/26;H02J7/00;H01M10/42;H01M10/44;G01R31/385;G01R31/396 |
代理公司: | 北京弘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3 | 代理人: | 逯长明;许伟群 |
地址: | 674100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模组 储能 实验装置 循环测试 储能电池模组 自动循环测试 动力锂电池 储能系统 电力电子 独立调控 系统功率 串并联 全功率 小颗粒 架构 电池 测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储能与循环测试的综合示范运行与实验装置,涉及电力电子与梯次利用退役动力锂电池的储能技术领域。提出了可以独立调控多个退役电池模组的系统功率变换架构,可以实现针对小颗粒度的退役电池模组多种SOH与容量混搭测试。较之于已有的电池大规模串并联储能系统,本发明装置可以对储能电池模组进行多组、大规模及全功率的多功能的运行示范和自动循环测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储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储能与循环测试的综合示范运行与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新能源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和电池技术的日渐成熟,储能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优良方案。目前的储能方案均以锂电池为主,相比其他储能形式,其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效率高等优势。但是其价格居高不下,也成为了制约储能在电网中规模化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电动汽车逐渐普及,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退役动力电池,这些退役的动力电池通常还保有初始容量70%~80%的剩余容量,适于在储能这种对能量密度要求不高的领域发挥余热,因此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概念应运而生。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有助于降低大规模储能系统的建设成本及后期运维成本,有利于储能技术的普及。
在现有技术中,目前动力电池业界测试数据的盲区是当电池容量低于80%时,业界直观定性地认为此阶段的电池容量衰减速度将加快,但是并没有任何测试数据和理论模型来支撑这一推断;尤其对于这一段电池生命周期内的充放电深度、充电倍率和温度对于电池寿命或总能量吞吐量的影响的规律,很少有这方面的测试数据与研究。同时,目前有限的几个电池梯次利用储能的项目中,大部分采用的昂贵的新电池,很少有生成电池全寿命周期的实际数据。
从上述可以看出新能源发电存在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率低,淘汰率大,整体成本大这一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储能与循环测试的综合示范运行与实验装置,以解决新能源发电存在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率低,淘汰率大,整体成本大这一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储能与循环测试的综合示范运行与实验装置,包括储能变流器、第一变压器、第二变压器、第一断路器、第二断路器、多个充放电单元;
所述多个充放电单元的一端通过直流母线与所述储能变流器的一端连接;
所述储能变流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变压器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变压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断路器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断路器的另一端同时与本地负荷和所述第二断路器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断路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变压器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二变压器的另一端与交流配电网连接。
可选地,所述充放电单元包括DC/DC变换器和用于充电的储能电池模组;
所述储能变流器的一端通过直流母线与所述DC/DC变换器的一端连接;
所述DC/DC变换器的另一端与用于充电的所述储能电池模组的一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充放电单元包括DC/DC变换器和用于放电的储能电池模组;
所述用于放电的储能电池模组的一端与所述DC/DC变换器的一端连接;
所述DC/DC变换器的另一端通过直流母线与所述储能变流器的一端连接。
可选地,所述储能变流器用于直流侧与交流侧的能量交换。
可选地,所述DC/DC变换器为双向DC/DC变换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丽江供电局,未经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丽江供电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015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