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小麦病虫害防治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02364.8 | 申请日: | 2019-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647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蒋亚琴;吴忠辉;李红;宋敬魁;李冬;赵胜超;王卫;张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漯河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
主分类号: | A01G22/20 | 分类号: | A01G22/20;A01C1/06;A01G13/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汇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44 | 代理人: | 张伟花 |
地址: | 462000 ***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小麦病虫害 播种 优质小麦品种 氯化钾 播种机 田间管理 深耕 阿维菌素 钙镁磷肥 有效减少 兼容性 营养膜 防治 有机肥 拌种 腐熟 去杂 猪粪 尿素 发酵 小麦 种植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小麦病虫害防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选用优质小麦品种,除霉去杂,连续晒2~3天,直到牙咬种子发响为止,然后进行拌种处理;S2、在种植田中每亩施腐熟、发酵的猪粪1500~2000kg,深耕25~30cm后,每亩施尿素10~15kg、氯化钾10~15kg、阿维菌素有机肥4.5~5.5kg、钙镁磷肥15~20kg进行细耕;S3、采用播种机播种,播种深度为8~10cm,播种行间距为18~22cm,每亩播种5~7kg,覆营养膜;S4、进行合理的田间管理。本发明与环境具有良好兼容性的同时可有效减少小麦病虫害,提高小麦的产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小麦种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小麦病虫害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谷类栽培作物,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赤霉病、白粉病、纹枯病、锈病和叶枯病是威胁小麦生产的重要真菌性病害,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
目前使用化学杀菌剂仍是有效防控小麦真菌性病害的重要措施,但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和使用剂量的增大,真菌性病害病菌早已对以多菌灵等为主的苯并咪唑类杀菌剂产生抗药性,且抗性频率不断增加,抗性范围逐年扩大,常导致小麦真菌性病害防治失败,造成病害流行加剧。大量化学杀菌剂的施用导致农田生态系统的破坏,同时带来了防治对象抗药性、化学农药残留等问题。随着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越来越重视,全球保护环境的日益渐高的呼声,开发一种与环境具有良好兼容性,对人类无害的小麦病虫害防治方法也成为了科研人员的研究重点和热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小麦病虫害防治方法,与环境具有良好兼容性的同时可有效减少小麦病虫害,提高小麦的产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小麦病虫害防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种子预处理
选用优质小麦品种,除霉去杂,在播种前10天将种子摊在苇席或防水布上,厚度以5~7厘米为宜,连续晒2~3天,随时翻动,晚上堆好盖好,直到牙咬种子发响为止,然后进行拌种处理;
S2、整地
在种植田中每亩施腐熟、发酵的猪粪1500~2000kg,深耕25~30cm后,每亩施尿素10~15kg、氯化钾10~15kg、阿维菌素有机肥4.5~5.5kg、钙镁磷肥15~20kg进行细耕;
S3、播种
采用播种机播种,播种深度为8~10cm,播种行间距为18~22cm,每亩播种5~7kg,覆营养膜;
S4、田间管理:
幼苗期进行中耕除草,并结合除草进行松土,适时追肥,适量适时灌溉;纹枯病:每亩用1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30g加水50kg喷洒防治;黑胚病:每亩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00~150g,加水50kg喷洒,隔7~10天可再喷洒一次。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中通过以下方法完成拌种处理:
a.按重量份称取:戊唑醇悬浮种衣剂3~8份、水溶性壳聚糖7~15份、复硝酚钠2~6份、顺式氯氰菊酯1~3份、黄腐酸1~3份、去离子水100份;
b.将称取的水溶性壳聚糖、复硝酚钠、顺式氯氰菊酯、黄腐酸超声分散于所述去离子水中,得悬浮液;
c.将清水洗涤后的种子按4g/100mL的比例置于悬浮液中搅拌浸泡处理30~60min,取出,晾干。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通过以下步骤完成覆营养膜操作:
a.按重量份称取:种植地土壤100份、阿维菌素有机肥3~5份、高效拮抗微生物1~4份、碳酶5~10份、糖蜜粉1~3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漯河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未经漯河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0236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