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褐飞虱NlInR基因作为靶点在制备防治褐飞虱药物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03549.0 | 申请日: | 2019-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667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罗雨嘉;刘永康;邓颖梅;庞晓青;王世贵;唐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113 | 分类号: | C12N15/113;A01N57/32;A01P7/04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胡红娟 |
地址: | 311121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褐飞虱 nlinr 基因 作为 制备 防治 药物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褐飞虱NlInR基因作为靶点在制备防治褐飞虱药物中的应用,并提供了抑制NlInR基因表达的dsRNA,所述NlInR基因由NlInR1基因和NlInR2基因组成,所述NlInR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所述NlInR2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本发明首次发现NlInR基因在防治褐飞虱中的作用,通过RNAi技术获得NlInR基因的dsRNA,并通过显微注射的方式沉默NlInR基因后,能够有效抑制褐飞虱个体发育、卵巢发育和降低产卵量,从而抑制褐飞虱的繁殖,实现褐飞虱的防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病虫害防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褐飞虱NlInR基因作为靶点在制备防治褐飞虱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我国作为世界上的水稻大国是农作物有害生物发生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为了控制害虫所造成的损失与危害,化学农药杀虫剂由于其快速有效控制的特点而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选择,形成了一种重药剂防治、轻综合防治的局面。但此类杀虫剂长期以来的不合理带来了如“3R”问题(抗药性、残留和害虫再猖獗)等弊端,本着对水稻优质高产的利益出发,绿色防控将成为现代农业生产的必要趋势。
与传统化学农药相比,环境友好的生物农药顺应时代的要求而产生,Bt杀虫剂、枯草芽孢杆菌、球孢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等生物药剂在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控中都有较好的效果。
在农田生态系统中,虫源基数是影响下一世代种群发生数量的最重要因子,那么调控害虫的生育繁殖从源头上控制虫源基数就显得尤为重要,找到能够起调控作用的靶标基因对农业生产中害虫的防治具有重大意义。
胰岛素是生物体内一类肽类激素,它参与到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代谢由此控制血糖平衡,进而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和衰老等过程进行调节。胰岛素受体作为控制胰岛素信号通路合成的开关,对胰岛素信号通路的激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卵黄蛋白原(Vitellogenin,简称Vg)是调控雌性昆虫卵巢发育的重要营养蛋白,胰岛素通路为控制其合成的途径之一,当昆虫缺乏营养时,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激发下游的激酶活性,磷酸化FOXO,从而解除其对保幼激素的抑制功能,导致保幼激素上调,从而抑制Vg的表达,对昆虫的营养繁殖进行调控。
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体内具有两个类胰岛素多肽受体,分别为InR1和InR2,这两类受体在氨基酸同一性和结构域方面非常相似。胰岛素多肽受体(InR)是胰岛素信号途径中的关键基因,基本结构主要是由两个α亚基和两个β亚基通过二硫键连接而形成的四聚体;其α亚基位于细胞膜外侧,其上含有胰岛素结合位点;β亚基则是一个跨膜多肽,膜内部分包含酪氨酸蛋白激酶,是胰岛素引发细胞内效应的功能单位。在褐飞虱体内,NlInR1自身可以发生蛋白互作,形成NlInR1的同源二聚体结构;NlInR1和NlInR2可以发生互作关系,能形成NlInR1和NlInR2异源二聚体结构。
RNAi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技术,是通过细胞基因的干扰、结合及降解等,促使目的基因的表达被抑制。RNAi技术在害虫控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利用RNAi控制害虫中一个关键因素是RNAi靶标基因序列的选择,靶标基因必须是昆虫的关键基因,同时在昆虫的整个生活史中要持续表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褐飞虱NlInR基因作为靶点在制备防治褐飞虱药物中的应用以及褐飞虱NlInR基因的dsRNA和其在防治褐飞虱药物中的应用。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褐飞虱NlInR基因作为靶点在制备防治褐飞虱药物中的应用;其中,所述NlInR基因由NlInR1基因和NlInR2基因组成,所述NlInR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NO.1所示,所述NlInR2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师范大学,未经杭州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035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