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横向肖特基栅双极晶体管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04385.3 | 申请日: | 2019-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341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段宝兴;孙李诚;王彦东;杨银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9/423 | 分类号: | H01L29/423;H01L29/47;H01L29/73;H01L29/735;H01L21/331;H01L21/28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胡乐 |
地址: | 710071***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横向 肖特基栅 双极晶体管 及其 制作方法 | ||
1.一种横向肖特基栅双极晶体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P型衬底(801);
在P型衬底(801)上表面形成的N型外延层(802);
在N型外延层(802)上部的右端区域形成的N型缓冲区(106)以及在N型缓冲区(106)上部形成的P型漏区(105);
在N型外延层(802)上部的左端区域形成的N型源区(104);
源极(101),位于N型源区(104)的上表面;
漏极(102),位于P型漏区(105)的上表面;
在N型外延层(802)上部的中央区域形成栅槽,栅极(103)位于栅槽底部,栅长为0.5~1微米,栅极(103)与源极(101)、漏极(102)的距离分别为0.2~0.5微米和0.6~0.9微米;所述栅槽的深度为1~3微米,根据源漏饱和电流确定;源漏极金属与半导体材料为欧姆接触,栅极金属与半导体材料为肖特基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向肖特基栅双极晶体管,其特征在于:N型外延层(802)的掺杂浓度为2×1017cm-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向肖特基栅双极晶体管,其特征在于:N型外延层(802)的掺杂浓度比P型衬底(801)的掺杂浓度高1~2个数量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向肖特基栅双极晶体管,其特征在于:N型缓冲区(106)及P型漏区(105)是在N型外延层(802)的上部通过离子注入和双扩散技术形成的,N型源区(104)则通过离子注入技术形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向肖特基栅双极晶体管,其特征在于:形成栅槽所使用的工艺为湿法腐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向肖特基栅双极晶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P型衬底(801)和N型外延层(802)为宽带隙半导体材料。
7.一种制作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向肖特基栅双极晶体管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准备P型宽带隙半导体材料作为P型衬底(801);
2)在P型衬底(801)的上表面外延生长形成N型外延层(802);
3)在N型外延层(802)的上部右侧区域通过离子注入工艺形成N型缓冲区(106),结深最终依赖于推阱的温度和时间;
4)通过离子注入和双扩散技术进一步形成重掺杂的P型漏区(105),注入完成后进行快速退火处理;
5)在N型外延层(802)的上部左侧区域通过离子注入工艺形成重掺杂的N型源区(104),注入完成后进行快速退火处理;
6)分别在N型源区(104)和P型漏区(105)的上表面通过金属电子束蒸发工艺形成欧姆接触的源极(101)和漏极(102);
7)在N型外延层(802)的上部通过湿法腐蚀工艺形成所需深度和宽度的栅槽;
8)在栅槽底部区域通过金属电子束蒸发工艺形成肖特基接触的栅极(10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0438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屏蔽栅的沟槽栅器件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半导体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