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核酸适配体荧光传感器用于多目标物检测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05023.6 | 申请日: | 2019-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912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发明(设计)人: | 周学敏;洪俊丽;王晶;李昺之;卢巧云;李晓芸;翁晨园;严孝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64 | 分类号: | G01N21/64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4 | 代理人: | 尹慧晶 |
地址: | 21002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目标物 核酸适配体 荧光传感器 检测 聚吡咯 纳米粒 适配体 非特异性吸附 空间位阻效应 序列特异性 传感平台 高效检测 检测结果 生物样品 银纳米簇 灵敏度 目标物 普适性 扩宽 应用 | ||
1.一种基于核酸适配体荧光传感器用于多目标物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DNA-银纳米簇与聚吡咯纳米粒在缓冲液1中混合并孵育;
b)将多个不同浓度的目标物分子干扰素-γ、腺苷和凝血酶分别加入步骤a)得到的混合体系进行反应并孵育;
c)分别将步骤b)所得混合物测其在535nm激发波长下,625nm处的荧光值,利用测得的I625处荧光读数与未加入目标物分子时I625荧光读数差值比例Fr,获得干扰素-γ、腺苷或凝血酶浓度与Fr的线性关系;
d)将待测样品与步骤a)所得混合体系混合,然后测其I625处荧光读数,根据步骤c)所得到的线性关系与待测样品获得的荧光强度,继而得到待测样品中干扰素-γ、腺苷和凝血酶的浓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核酸适配体荧光传感器用于多目标物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所述的缓冲液1具体配方是10mM Na2HPO4/NaH2PO4、100mM CH3COONa和10mM Mg(CH3COOH)2,pH=7.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核酸适配体荧光传感器用于多目标物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是用以下DNA序列制备AgP1(干扰素-γ)、AgP2(腺苷)和AgP3(凝血酶)三种DNA-银纳米簇:
AgP1模板:ACCCGAACCTGGGCTACCACCCTTAATCCCCACCTGGGGGAGTATTGCGGAGGAAGGT。
AgP2模板:ACCCGAACCTGGGCTACCACCCTTAATCCCCGGTTGGTGTGGTTGG。
AgP3模板;ACCCGAACCTGGGCTACCACCCTTAATCCCCGGGGTTGGTTGTGTTGGGTGTTGTGT。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核酸适配体荧光传感器用于多目标物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DNA-银纳米簇与聚吡咯纳米粒在缓冲液1中混合步骤为:用缓冲液1将聚吡咯纳米粒稀释至0.12mg/mL,随后,将5μL,15μM的AgP1,5μL,15μM的AgP2和5μL,15μM的AgP3与40μL,0.12mg/mL的聚吡咯纳米粒混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核酸适配体荧光传感器用于多目标物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所述的孵育为在36-38℃下孵育10-15min,优选孵育为在37℃下孵育15min。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核酸适配体荧光传感器用于多目标物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所述的干扰素-γ的浓度范围是2nM-25nM,腺苷的浓度范围是0nM-12.5nM,凝血酶的浓度范围是2nM-25n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核酸适配体荧光传感器用于多目标物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具体为:每45μL步骤a)制备的混合体系与体积为20μL浓度为2nM-25nM的干扰素-γ溶液或体积为20μL浓度为0nM-12.5nM的腺苷或体积为20μL浓度为2nM-25nM的凝血酶溶液混合,再加入35μL缓冲液3,在37℃下反应1h;其中,缓冲液3为10mMTris-HCl缓冲液,pH8,10mM氯化钾,15mM氯化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核酸适配体荧光传感器用于多目标物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具体为:将步骤b)所得混合物分别在激发波长为535nm,测定625nm处的荧光值;扫描速度为1200nm/min,光电倍增管电压为900V,激发狭缝和发射狭缝宽度为5nm,利用测得的I625荧光读数差值比例Fr,获得目标物浓度与Fr的线性关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医科大学,未经南京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05023.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