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阵列基板及制作方法和液晶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05081.9 | 申请日: | 2019-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175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0 |
发明(设计)人: | 梁文龙;刘晓杏;刘洪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 | 分类号: | G02F1/13;G02F1/133;G02F1/1343;G02F1/1345;G02F1/1362;G02F1/1337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蔡光仟 |
地址: | 21530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阵列 制作方法 液晶 显示装置 驱动 方法 | ||
一种阵列基板及制作方法和液晶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阵列基板包括依次设置在透明基底上的公共电极、绝缘层、像素电极和配向层,像素电极为具有第一电极条与第一狭缝的梳状结构,绝缘层在与每个像素电极的第一电极条相对应的位置之外的其余区域被蚀刻减薄,且在减薄位置形成凹陷,绝缘层在与每个像素电极的第一电极条相对应的位置形成突脊,每个像素电极的第一电极条覆盖在绝缘层的突脊上,本发明的阵列基板形成的配向层更加靠近公共电极且与公共电极的接触更加充分以改善由于公共电极上的电压切换对像素电极的影响,改善电极的耦合影响,改善液晶中离子的聚集状态,从而改善残像问题,增大液晶显示装置在窄视角下的防窥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阵列基板及制作方法和液晶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具有画质好、体积小、重量轻、低驱动电压、低功耗、无辐射和制造成本相对较低的优点,在平板显示领域占主导地位。
早期,绝大多数LCD都是采用TN(Twisted Nematic,扭转向列)模式,而TN型液晶显示装置的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是分别形成在上下两个基板上,其视角范围比较小。为了解决视角问题,业界提出了采用IPS(In-Plane Switch,面内切换)模式、FFS(Fringe FieldSwitching,边缘电场开关)模式等广视角技术的液晶显示装置,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均形成在阵列基板上,在显示画面时,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之间形成边缘电场,以获得更大的视角。
但是,人们在享受大视角带来视觉体验的同时,也希望有效保护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以避免屏幕信息外泄而造成的商业损失或尴尬。因此,宽视角之外,还需要可以切换至窄视角。在现有的视角可切换的产品应用中,宽窄视角的切换虽然给用户带来了很好的使用体验,但由于电极的耦合和信号的干扰,其稳定性方面仍然面临着挑战。
另外,受结构及制程技术的限制,液晶显示装置存在残像(Image Sticking)问题,残像是长时间显示同一静止画面,在改变显示内容后留下之前画面的现象。形成残像的主要因素是显示屏内存在离子型不纯物(或称为极性离子)。在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过程中,例如在彩膜基板上制作黑矩阵和色阻材料层时,在彩膜基板和阵列基板上制作配向膜时,以及在成盒制程中注入液晶时,均有可能带入一定的杂质,这些杂质将成为离子型不纯物的来源。
目前液晶显示装置中的残像问题较为严重,不能满足人们对画质的要求。针对残像问题,较多的是从材料污染、设备污染以及制程面来改善。但是目前无法找到一款不存在离子杂质的液晶,也不能保证制程过程中不会带入离子杂质,从来料面和制程面对残像的改善效果已经很难做出突破性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阵列基板及制作方法,以改善残像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及驱动方法,以实现宽窄视角切换,并改善残像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阵列基板,该阵列基板包括透明基底和依次设置在该透明基底上的公共电极、绝缘层、像素电极,该阵列基板上由多条扫描线与多条数据线相互绝缘交叉限定形成多个像素单元,该像素电极设置在每个像素单元内,该像素电极通过第一薄膜晶体管与临近该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扫描线和数据线连接,该像素电极为具有第一电极条与第一狭缝的梳状结构,该绝缘层在与每个像素电极的第一电极条相对应的位置之外的其余区域被蚀刻减薄,且在减薄位置形成凹陷,该绝缘层在与每个像素电极的第一电极条相对应的位置形成突脊,每个像素电极的第一电极条覆盖在该绝缘层的突脊上。
进一步地,该绝缘层的减薄位置包含与每个像素电极的第一狭缝相对应的位置以及相邻像素单元之间未设置像素电极的位置。
进一步地,该阵列基板还包括配向层,该配向层覆盖在每个像素电极的第一电极条上且填入该绝缘层在减薄位置的凹陷中,该绝缘层在减薄位置被完全蚀刻掉,使该公共电极在减薄位置裸露,且该配向层在减薄位置直接与该公共电极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0508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面板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液晶显示器件光电参数检测接口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