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反冲压缩组合灭弧防雷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05103.1 | 申请日: | 2019-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348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王巨丰;王嬿蕾;韩力;毕洁廷;黄萍;闫仁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巨丰 |
主分类号: | H01T1/02 | 分类号: | H01T1/02;H01T1/08;H01T4/08;H01T4/10;H01B17/48;H01B17/46 |
代理公司: | 南宁深之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5123 | 代理人: | 徐国华 |
地址: | 530021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冲 压缩 组合 防雷 装置 | ||
1.一种双反冲压缩组合灭弧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端开口的半封闭中空柱体;所述的半封闭中空柱体的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设有上反冲管道(12)、中压缩灭弧管道(13)和下反冲管道(14);
在上反冲管道(12)的底部和下反冲管道(14)的顶部均设有一个接闪器(1);
在中压缩灭弧管道(13)内设有若干个压缩管(2),其中第一个压缩管的首端与上反冲管道(12)底部的接闪器通过导线相连接,最后一个压缩管的尾端与下反冲管道(14)顶部的接闪器通过导线相连接,其余压缩管首尾依次通过导线连接;所述的压缩管(2)的管口指向中压缩灭弧管道(13)的管壁,并且在与压缩管(2)的管口相对应的中压缩灭弧管道(13)的管壁上设有贯穿管壁的喷射通道(5);
所述的下反冲管道(14)底部的管壁上设有一个通孔;
在上反冲管道(12)的顶部开口处和下反冲管道(14)的底部通孔处均设有引弧电极(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反冲压缩组合灭弧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缩管(2)倾斜安装在中压缩灭弧管道(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反冲压缩组合灭弧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压缩灭弧管道(13)的内径与接闪器(1)直径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反冲压缩组合灭弧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缩管(2)中间设有导弧球(15),导弧球(15)直径与压缩管(2)内径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反冲压缩组合灭弧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开口的半封闭中空柱体外壁均匀设置有若干道裙边(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反冲压缩组合灭弧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反冲管道(14)底部通孔处的引弧电极(3)一端在下反冲管道(14)内,另一端通过底部通孔与固定双反冲压缩组合灭弧防雷装置的金具(9)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反冲压缩组合灭弧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反冲压缩组合灭弧防雷装置安装在电极(10)下方,电极(10)通过金具固定安装在绝缘子(7)低压端电极(8)处,双反冲压缩组合灭弧防雷装置通过金具固定安装在绝缘子(7)的高压端电极(11)处,电极(10)与防雷装置不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反冲压缩组合灭弧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反冲压缩组合灭弧防雷装置安装在电极(10)上方,电极(10)通过金具固定安装在绝缘子(7)高压端电极(11)处,所述的双反冲压缩组合灭弧防雷装置通过金具固定安装在绝缘子(7)的低压端电极(8)处,电极(10)与防雷装置不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反冲压缩组合灭弧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绝缘子(7)的高压端电极(11)和低压端电极(8)上分别固定安装有一个所述的双反冲压缩组合灭弧防雷装置,且这两个双反冲压缩组合灭弧防雷装置之间设有空气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双反冲压缩组合灭弧防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反冲管道(12)上端设有螺纹,可通过螺纹连接与上反冲管道(12)结构相同的反冲管道,增加防雷装置的长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巨丰,未经王巨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0510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