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续流微反应器、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05156.3 | 申请日: | 2019-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525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官星辰;孟凡国;张恭运;唐立星;魏猛;黄振;王守库;魏晓;张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豪迈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山东豪迈化工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00 | 分类号: | B01J19/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李琳 |
地址: | 261500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应通道 连续流微反应器 换热通道 微反应器 微孔板 进气口 化学反应 传热路径 微细气泡 有效地 层流 传质 两相 气液 出口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连续流微反应器、系统及方法,包括微反应器本体,所述本体内设置有换热通道和至少一条反应通道,所述反应通道的一个端部设置有入口,另一个端部设置有出口,所述反应通道内设置有若干具有多个气孔的微孔板,且所述反应通道在与微孔板相对应处,设置有一进气口;换热通道能够作用于各反应通道的至少一部分,为反应过程提供传热路径。本公开能够有效的产生足够数量且尺寸均匀的微细气泡,相比于常规微反应器内的气液层流接触,能够增大两相接触面积,有效地增强了传质混合,更有利于化学反应的充分进行。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连续流微反应器、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技术信息,不必然构成在先技术。
微反应器能够利用有限的尺度空间,进行两相或多相物质的反应,能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极大的提高反应的传质传热。
据发明人了解,目前主流的商业微反应器内的流动状态仍以流体直接碰撞接触为主,而这种反应方式,不能满足高通量的要求。这是因为:高通量的气液反应会在短时期内通入大量的反应气体,而微反应器的空间有限,液体需要在这有限的空间内,迅速和大量气体接触、碰撞并起反应,导致局部气液比例过大,极易出现气液分层流动,难以产生足够的相界面积,不利于反应。
发明内容
本公开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连续流微反应器、系统及方法,本公开通过设置多个微孔板,将气体进入的渠道分布化,保证了微反应器能够满足高通量的需求。
根据一些实施例,本公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连续流微反应器,包括微反应器本体,所述本体内设置有换热通道和至少一条反应通道,所述反应通道的一个端部设置有入口,另一个端部设置有出口,所述反应通道内设置有若干具有多个气孔的微孔板,且所述反应通道在与微孔板相对应处,设置有至少一进气口;
所述换热通道能够作用于各反应通道的至少一部分,为反应过程提供传热路径。
上述设计方案中,进气口中进入的反应气体,被微孔板分为多股微小气流,与入口处进入的液体,在反应通道内进行接触/碰撞,利用液相的剪切冲刷作用,最终形成微气泡,完成反应后,从出口排出;通过在反应通道内设置若干组微孔板,每组中至少设置有两个微孔板,利用双面进气,来控制局部空间内的气液比,使得微泡生成更加均匀。
同时,微孔板的数量可以根据反应的物质、要求、通量等不同进行适应性改变,当遇见高通量要求时,增加微孔板、进气口的数量即可,能够有效保证适合高通量工况,保证了反应过程的连续性。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反应通道内设置有若干对具有多个气孔的微孔板,且每对微孔板沿反应通道轴向为中心轴对称布设。
当然,对称布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美观、制造工艺方便、反应均匀的优点。但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采用不对称的设置方式,理应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当本反应器用于气-液-固三相反应时,可以将固体催化剂颗粒填充入通道中,形成床层结构,辅助以微孔板分布进气,实现该类反应的强化传质。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反应通道内壁上设置有多个板翅结构,以使流体在通道内呈现对流或湍流状态。
这样的设置能够有效的强化传质传热。当然,板翅结构可以是规则或不规则形状,且各个板翅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反应通道在所述微反应器本体内呈弯曲分布,具有多个拐弯处。
反应通道在所述微反应器迂回延伸,一方面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即反应器大小的限定下)内尽可能的增加反应空间,另外一方面,能够延长反应路径,保证反应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豪迈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山东豪迈化工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山东豪迈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山东豪迈化工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0515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