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反冲熄灭电弧等离子体的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05813.4 | 申请日: | 2019-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349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王嬿蕾;王巨丰;许浩;毛成程;孟伟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段小嬿 |
主分类号: | H01T1/10 | 分类号: | H01T1/10;H01B17/46 |
代理公司: | 南宁深之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5123 | 代理人: | 徐国华 |
地址: | 530021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冲 熄灭 电弧 等离子体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反冲熄灭电弧等离子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反冲模块的其中一个端口安装接闪模块进行密封,使反冲模块构成半封闭管件;
步骤二,发生电弧闪络时,外电弧在接闪模块的库仑力作用下被引入反冲模块内部;
步骤三,进入到反冲模块内部的电弧称为入口电弧,入口电弧的弧柱直径因为受到反冲模块中管壁限制,受到反冲模块中管壁的狭管灌注作用;受到狭管灌注的入口电弧由于弧柱直径变小,导致整个电弧导电横截面积变小、电弧密度增大、电弧中心温度升高、速度增大,反冲模块内压强急剧上升;入口电弧快速进入反冲模块,使得电弧受到狭管灌注作用,径向变细且产生轴向力更大的弹力,冲向接闪模块并发生弹性碰撞,使电弧方向发生180°转化,形成出口电弧,出口电弧从反冲模块内部的灌注细管的入口冲出,离开反冲模块;
步骤四,在反冲模块中,运动方向相反的入口电弧和出口电弧形成的压强叠加、温度叠加和密度叠加效应,使反冲模块内的压强极速倍增;最终,外电弧和反冲模块内的电弧形成内外压强差、温度差、密度差、速度差,使内电弧受到反冲作用冲出反冲模块,削弱反冲模块内的能量,同时阻碍入口电弧的进入,在反冲模块入口处形成电弧大尺度断口,破坏电弧连续性,加速电弧熄灭;反冲出来的出口电弧作用于反冲模块入口外电弧,形成空腔效应,加速外电弧的截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冲熄灭电弧等离子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冲模块为内部中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半封闭管件,并且反冲模块的管壁由高强度耐高温耐高压的非导电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冲熄灭电弧等离子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强度耐高温耐高压的非导电材料采用合金陶瓷、稀土陶瓷、石墨烯-陶瓷复合材料、有机陶瓷、合成硅橡胶、有机绝缘材料、合金玻璃、稀土玻璃、石墨烯玻璃、有机玻璃中的任意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反冲熄灭电弧等离子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冲模块的入口处还设有引弧模块。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反冲熄灭电弧等离子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冲模块的内径取值范围为2.5~10mm。
6.根据权利要求1- 4任一所述的反冲熄灭电弧等离子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闪模块和引弧模块均分别由导电材料制成。
7.一种反冲熄灭电弧等离子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主要由引弧模块(1)、反冲模块(2)和接闪模块(3)组成;所述的引弧模块(1)安装在反冲模块(2)的一端开口处,所述的接闪模块(3)密封安装在反冲模块(2)的另一端口,使反冲模块(2)成为内部中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半封闭管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反冲熄灭电弧等离子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冲模块(2)的内径取值范围为2.5~10mm。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反冲熄灭电弧等离子体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引弧模块(1)为导电金属环,并且导电金属环的外侧壁紧贴于反冲模块(2)的内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段小嬿,未经段小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05813.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