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半封闭式反冲综合灭弧避雷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05833.1 | 申请日: | 2019-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340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王巨丰;王嬿蕾;唐佳雄;徐宇恒;李心如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巨丰 |
主分类号: | H01B17/46 | 分类号: | H01B17/46;H01B17/48;H01T1/02;H01T1/08 |
代理公司: | 南宁深之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5123 | 代理人: | 徐国华 |
地址: | 530021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封闭式 反冲 综合 避雷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半封闭式反冲综合灭弧避雷器,包括避雷器主体;所述的避雷器主体内部为中空,并沿着装置本体纵向设有绝缘隔板使得避雷器主体内部形成两个独立的灭弧腔;在左侧的灭弧腔上端内部设有反冲装置,下端设为反冲开口;在右侧的灭弧腔下端内部设有喷射气流装置,上端设有向外侧面延伸的气流喷口;所述的反冲装置的顶部与所述的喷射气流装置的底部均分别设有引弧电极;所述的绝缘隔板上设有壁电极。该避雷器装置能够有效防止绝缘子闪络问题,降低电力设备雷击跳闸率,保护电力设施,提高电网可靠性,有利于电力安全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输配电架空线路用的避雷器,涉及一种半封闭式反冲综合灭弧避雷器。
背景技术
雷电打击会给电力设施带来不同形式的损伤和破坏,雷云放电在电力系统中会引起雷击过电压,架空线路中常见的过电压有雷击在架空线附近通过电磁感应在输电线上的过电压和雷电直接击打在导线上产生的过电压。雷击造成过电压,可能对绝缘子、输电线造成损伤;雷击引起绝缘子闪络放电,会对瓷质表面造成烧伤脱落或对玻璃绝缘子造成网状裂纹,使绝缘强度大幅降低;雷电击打在输电线或避雷线上,可能会引起断股甚至断裂,使输电工作无法进行。
输电线路防雷一直都是电力部门防雷工作的重要内容,雷电故障仍然是影响电网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输电线路发生雷击时引起的冲击闪络,导致线路绝缘子闪络,继而产生很大的工频续流,损坏绝缘子串及金具,导致线路事故。对此电力部门一般采用在输电线路加装线路防雷器来实现保护。
申请人和相关发明人在持续研究过程发现现有的防雷器存在以下问题:1)灭弧能力不强,灭弧装置的灭弧能量始终效应闪络电弧能量;2)灭弧灵敏度不高,存在低温电弧情况下灭弧装置不动作的问题;3)耐用性不佳,大多数灭弧装置需要产气材料提供灭弧条件,在极端环境下存在不必要的消耗;4)受到运行方式的影响,使得灭弧防雷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半封闭式反冲综合灭弧避雷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半封闭式反冲综合灭弧避雷器,包括避雷器主体;所述的避雷器主体内部为中空,并沿着装置本体纵向设有绝缘隔板使得避雷器主体内部形成两个独立的灭弧腔;在左侧的灭弧腔上端内部设有反冲装置,下端设为反冲开口;在右侧的灭弧腔下端内部设有喷射气流装置,上端设有向外侧面延伸的气流喷口;所述的反冲装置的顶部与所述的喷射气流装置的底部均分别设有引弧电极;所述的绝缘隔板上设有壁电极。
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的反冲装置主要由反冲管和接闪器组成;所述的反冲管一端开口,另一端固定安装接闪器,使反冲装置成为内部中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半封闭管件;所述的接闪器与引弧电极电气连接。
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的反冲管的开口处设有导弧环Ⅰ。
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的喷射气流装置主要由喷射气流发生装置和喷射筒组成;所述的喷射筒内部为中空,喷射筒一端开口,另一端固定安装在喷射气流发生装置上,所述的喷射气流发生装置底部与引弧电极电气连接。喷射气流发生装置可以采用发明人的在先发明成果,如申请号为201420140125.X、201821264900.7、201811319479.X,也可以采用目前市场上已有的喷射气流灭弧产品等等。
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的喷射筒开口处设有导弧环Ⅱ。
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的壁电极采用电极片或者压缩灭弧管或者反冲管。
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的压缩灭弧管的内部设有导弧球。
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的避雷器主体外表面设有若干个裙边。该避雷器结构外增加裙边,增强爬电距离,避免电弧沿面放电。
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所述的向外侧面延伸的气流喷口的开口向下倾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巨丰,未经王巨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058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