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泡叶藻渣有机颗粒肥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06170.5 | 申请日: | 2019-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565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3 |
发明(设计)人: | 高岩;韩西红;秦益民;赵丽丽;张琳;冯鸽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明月蓝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3/04 | 分类号: | C05G3/04 |
代理公司: | 青岛智地领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7252 | 代理人: | 邵朋程 |
地址: | 266400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泡叶藻 有机颗粒肥料 制备 菌粉 硫酸铵 枯草芽孢杆菌 资源循环利用 磷酸二氢钾 土壤有机质 重量份配比 海藻加工 抗病能力 营养释放 固氮菌 牡蛎粉 褐藻 缓释 疏松 废渣 改良 生长 土壤 协调 健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泡叶藻渣有机颗粒肥料的制备方法,其由以下组分按重量份配比制成:泡叶藻渣200‑300份、牡蛎粉15‑30份、枯草芽孢杆菌菌粉2‑5份、褐藻固氮菌菌粉1.5‑3份、磷酸二氢钾20‑40份、硫酸铵10‑30份。该方法利用海藻加工企业产生的废渣为原料,使得资源循环利用,解决了泡叶藻渣的资源浪费及利用价值低等问题。本发明利用各组分之间的协调作用,制备获得的有机颗粒肥料营养释放周期长,对作物有缓释效果,并且能够疏松改良土壤,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促进作物的健康生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肥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泡叶藻渣有机颗粒肥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海洋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71%,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为我们人类提供了丰富的生物资源、药物资源和食物资源,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海藻资源,包括褐藻、红藻、绿藻等种类。迄今为止,海藻在食品、药品、饲料、化妆品、肥料、医用敷料及生物能源等领域和范围内显示出巨大的经济价值和开发潜力。但是,在海藻的综合加工和利用过程中,由于现有技术条件的局限性,海藻中很多的营养成分不能被完全提取出来,海藻渣中仍包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如甜菜碱、甘露醇、岩藻多糖、酚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及氨基酸、纤维素等物质。因此,如何充分利用海藻渣中的营养物质,最大程度的发挥其价值,成为人们日益关心的问题。
泡叶藻属大型褐藻,主要生长于大西洋一带,具有强大的富集和吸收能力,可以富集海水里的营养,并代谢合成海藻多糖、甘露醇、酚类、藻朊酸盐、褐藻多酚、海带多糖、岩藻多糖、细胞分裂素,及赤霉素等生物活性物质,其富含丰富的矿质营养及有机营养,是加工海藻肥的经典原料。目前,国内海藻肥行业泡叶藻的应用仍有很大的局限性,其营养物质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应用,造成了泡叶藻渣中大多数营养物质的浪费,如何将泡叶藻渣进一步加工利用,充分利用其营养成分成为一个研究课题。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泡叶藻渣有机颗粒肥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利用海藻加工企业产生的废渣为原料,使得资源循环利用,解决了泡叶藻渣的资源浪费及利用价值低等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泡叶藻渣有机颗粒肥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粉状泡叶藻渣
A将提取出海藻酸盐后的颗粒状泡叶藻渣滓,加水泡发,加水量为颗粒状泡叶藻渣滓重量的20-50倍,然后将泡发后的泡叶藻渣滓过滤,再进行机械破碎研磨,得到粉碎后的泡叶藻渣滓;
B将步骤A得到的粉碎后的泡叶藻渣滓加水混合均匀,加水量为泡叶藻重量的10-15倍,得到泡叶藻渣混合浆液;
C向步骤B得到的泡叶藻渣混合浆液中添加复合酶制剂,搅拌均匀后在40-55℃下酶解处理8-10h,得到泡叶藻渣酶解液;
D将泡叶藻渣酶解液离心分离,得到下层不溶性泡叶藻残渣;
E向不溶性泡叶藻残渣中加入生物发酵剂,生物发酵剂的添加量为不溶性泡叶藻残渣重量的0.2%-0.5%,混匀;
先进行好氧发酵:堆温上升到30-50℃,及时翻堆,增加透气性,好氧发酵10-20天,至堆内温度不再上升为止;
再进行厌氧发酵:好氧发酵后,将物料堆积起来,厌氧发酵15-20天,腐熟;
F将步骤E腐熟后的物料粉碎后过筛,再经低温干燥处理,水分控制在14%以下,制成粉状泡叶藻渣;
(2)向粉状泡叶藻渣200-300份中加入牡蛎粉15-30份,混合均匀后,得到一级泡叶藻混料;
(3)向一级泡叶藻混料中加入枯草芽孢杆菌菌粉2-5份、褐藻固氮菌菌粉1.5-3份,混合均匀后,得到二级泡叶藻混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明月蓝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明月蓝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061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