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止平面外倒塌的填充墙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06584.8 | 申请日: | 2019-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689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1 |
发明(设计)人: | 李波;李晓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滨州学院 |
主分类号: | E04B2/56 | 分类号: | E04B2/56;E04B1/98;E04H9/02;E04B1/6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6600 山东省滨***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填充墙 框架柱 预埋钢板 倒塌 焊接 填充墙拉结筋 圆钢 弹塑性材料 地震能量 平面方向 人员伤亡 限位滑道 再次利用 交接处 可吸收 框架梁 拉结筋 脱开 拆模 短柱 伸入 吸能 限位 植筋 浇筑 开凿 填充 混凝土 施工 保证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止平面外倒塌的填充墙,包括框架柱、框架梁、填充墙,拉结筋焊接在框架柱中的预埋钢板外表面,焊接在预埋钢板表面的防倒塌圆钢和填充墙里开凿的限位滑道组成限位体系。本发明的一种防止平面外倒塌的填充墙,通过在框架柱表面的预埋钢板上焊接防倒塌圆钢并伸入到填充墙中,对填充墙出平面方向的位移进行限制,防止填充墙在大震作用下发生出平面倒塌,避免人员伤亡;通过在填充墙和框架柱交接处缝隙中填充具有吸能效应的弹塑性材料以使填充墙和框架柱完全脱开,避免框架柱形成短柱,并可吸收一定的地震能量;在浇筑框架柱混凝土时,与填充墙拉结筋对应位置预埋钢板,待拆模后,在预埋钢板外表面上焊接填充墙拉结筋,施工简单,避免植筋,性能得到保证,并且无需在模板上开洞,可再次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止平面外倒塌的填充墙。
背景技术
框架结构是当今应用最为广泛的建筑结构形式之一,框架是承重和抗侧力主体,辅以填充墙对房屋进行分割和维护。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而当填充墙与框架主体完全脱开或连接不牢固时,填充墙在地震中极易发生破坏,倒塌甚至平面外甩出。为增加填充墙整体性,《砌体结构设计规范》规定在填充墙灰缝中每隔一定距离放置拉结筋并锚固在端部框架柱内。
目前实际施工中,填充墙中的拉结筋在框架柱中的处理办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在浇筑框架柱混凝土时,在框架柱中预留拉结筋,这种方法由于需要在模板上开洞使拉结筋通过,破坏模板,并且施工工序复杂,实际使用较少;二是如公告号为CN203742020U的专利“一种新型框架墙结构”提出的通过在框架外表面植设钢筋的方式,该方法实际施工中植筋深度很难得到保证、植筋粘合剂随着时间的推移性能降低等,故目前的措施很难避免大震时填充墙平面外倒塌破坏。并且通过汶川地震和青海玉树地震震害调查发现,上述方案中仅通过拉结筋的办法在强度较大的地震时其增加墙体稳定性的效果实际上非常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稳固耐用的防止平面外倒塌的填充墙,能够避免模板开洞和后期拉结筋植筋,并且可有效防止大震时填充墙平面外倒塌。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止平面外倒塌的填充墙,包括框架柱、框架梁和填充墙,其特征在于:框架柱中在浇筑混凝土前贴着模板放置内侧焊有锚固筋的预埋钢板,预埋钢板的外表面在拆除框架柱模板后焊接防倒塌圆钢,防倒塌圆钢一部分伸入填充墙端部的限位滑道中;填充墙与框架柱之间空隙填充具有吸能效应的弹塑性材料;填充墙中按照规范要求放置有若干组拉结筋,拉结筋焊接在预埋钢板外表面,所述框架柱中的预埋钢板个数及位置与拉结筋沿填充墙高度方向的层数一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防止平面外倒塌的填充墙,在浇筑框架柱混凝土时,在与填充墙拉结筋对应位置预埋符合要求的钢板,待拆模后,在预埋钢板外表面焊接填充墙拉结筋,施工简单,避免了植筋,性能得到保证,并且模板无需开洞,可再次利用;
2.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防止平面外倒塌的填充墙,预埋钢板上焊接防倒塌圆钢,并部分伸入填充墙端部的限位滑道中组成限位体系,对填充墙的出平面方向位移进行限制,防止填充墙在大震作用下发生出平面倒塌,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防止平面外倒塌的填充墙,通过在填充墙和框架柱交接处缝隙中填充具有吸能效应的弹塑性材料以使填充墙和框架柱完全脱开,避免框架柱形成短柱,并且填充墙由于水平地震作用在平面内运动时,弹塑性材料能够吸收消耗一部分能量,避免填充墙发生破坏、减少裂缝。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分析。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空隙处还未放置弹塑性材料时);
图2为本发明A-A剖视图(空隙处还未放置弹塑性材料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滨州学院,未经滨州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065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