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06786.2 | 申请日: | 2019-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760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虞宏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乐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马明渡;陈昊宇 |
地址: | 21512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量子点 增色 蓝光 扩散板 发光二极管光源 蓝光发光二极管 反射 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 单向膜 反射层 背光模块 蓝光反射 蓝光激发 亮度效率 导引 红光 绿光 色域 表现 | ||
1.一种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发光二极管光源,包含数个蓝光发光二极管形成于其中;
一量子点增色膜,由各所述蓝光发光二极管所产生的蓝光激发,以产生红光与绿光;
一扩散板,设置于所述发光二极管光源与所述量子点增色膜之间;以及
一蓝光反射层,设置于所述扩散板相对于所述量子点增色膜的一侧,以将扩散板所反射的部分蓝光反射至所述量子点增色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蓝光发光二极管均包含数个迷你发光二极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迷你发光二极管为模压芯片尺寸封装的迷你发光二极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更包含至少一增亮膜以及一扩散片,按先后顺序依次配置于所述量子点增色膜的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增亮膜包含一第一棱镜片与一第二棱镜片。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为直下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为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导光板,设置于所述扩散板相对于所述量子点增色膜的一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导光板,设置于所述扩散板与所述蓝光反射层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蓝光反射层由一聚酯纤维基材以及一二氧化钛薄膜所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纤维基材为0.188~0.225毫米的PET薄膜,而所述二氧化钛薄膜的厚度为95~105纳米。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蓝光发光二极管产生的蓝光波长为430~480纳米。
13.一种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发光二极管光源,包含数个蓝光发光二极管形成于其中;
一量子点增色膜,由各所述蓝光发光二极管所产生的蓝光激发,以产生红光与绿光;
一扩散板,设置于所述发光二极管光源与所述量子点增色膜之间;以及
一蓝光单向膜,设置于所述扩散板与所述量子点增色膜之间,以将各蓝光发光二极管所产生的蓝光导引至所述量子点增色膜,并将量子点增色膜所反射的部分蓝光再次反射至所述量子点增色膜。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各所述蓝光发光二极管均包含数个模压芯片尺寸封装迷你发光二极管。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更包含至少一增亮膜以及一扩散片,按先后顺序依次配置于所述量子点增色膜的表面,且所述至少一增亮膜包含一第一棱镜片与一第二棱镜片。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为直下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或侧光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蓝光单向膜由一聚酯纤维基材以及偶氮化合物染剂薄膜所构成,且蓝光单向膜靠近所述量子点增色膜的一面为蓝色,而靠近所述扩散板的一面为黄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乐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乐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0678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