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障碍采集传感器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07467.3 | 申请日: | 2019-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091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9 |
发明(设计)人: | 刘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迈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15/93 | 分类号: | G01S15/93;G01S17/93 |
代理公司: | 郑州芝麻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73 | 代理人: | 董晓勇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凹块 采集传感器 红外传感器 无障碍 超声波传感器 信号放大电路 外框正面 凸块 外框 减速 模拟信号接口 单片机控制 一体式结构 顶端设置 外置电机 影响装置 正面固定 装置检测 装置提供 单片机 过渡段 舒适度 检测 底端 缓冲 车速 刹车 增设 乘车 行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障碍采集传感器,包括外框、红外传感器、信号放大电路、单片机、超声波传感器、A/D转换、USART接口和模拟信号接口,所述外框正面的顶端设置有凸块,所述外框正面的底端设置有凹块,所述外框、凸块和凹块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凹块正面的左侧下部固定有红外传感器,且红外传感器上方的凹块正面固定有信号放大电路。该无障碍采集传感器通过增设超声波传感器进行检测,使得单片机控制外置电机进行减速,为装置提供一个可以减速缓冲的过渡段,不影响装置检测精度的同时提高了装置检测的距离,避免突然急刹影响乘车感受,使得装置行驶更加平稳,提高了舒适度,并且避免车速过快刹车不及时的情况发生,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无障碍采集传感器。
背景技术
目前的采集传感器在进行避障时,一般采用红外传感器进行避障,虽然此种方法较为精确,但是由于红外传感器检测距离短,在装置行驶过程中,如果红外传感器检测到障碍物时,距离较短,突然刹车可能会影响人们的乘车感受,降低了舒适度,并且如果车速过快亦可能导致刹车不及时,存在安全隐患,缺少一个能够减速缓冲时间,来保证装置可以稳定安全的避开障碍物,因此亟需一种无障碍采集传感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障碍采集传感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的采集传感器在进行避障时,一般采用红外传感器,但红外传感器测距短,减速缓冲时间短,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无障碍采集传感器,包括外框、红外传感器、信号放大电路、单片机、超声波传感器、A/D转换、USART接口和模拟信号接口,所述外框正面的顶端设置有凸块,所述外框正面的底端设置有凹块,所述外框、凸块和凹块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凹块正面的左侧下部固定有红外传感器,且红外传感器上方的凹块正面固定有信号放大电路,所述凹块正面的中间位置处固定有单片机,所述凹块正面的右侧下部安装有超声波传感器,且超声波传感器上方的凹块正面设置有A/D转换,所述凸块内部的中间位置处固定有USART接口,所述红外传感器和超声波传感器的输出端皆通过导线与信号放大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信号放大电路的输出端通过导线分别与A/D转换、模拟信号接口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A/D转换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单片机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单片机的输出端通过导线与USART接口的输入端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凹块的正面卡合有密封板,且密封板背面的两侧皆对称设置有第一卡块,所述密封板背面的中间位置处对称设置有第二卡块,所述凹块正面的两侧皆固定有与第一卡块相互卡合的第一卡槽,所述凹块正面的中间位置处对称固定有与第二卡块相互卡合的第二卡槽。
优选的,所述第二卡槽的直径等于第一卡槽直径的三倍,所述第二卡槽的高度大于第一卡槽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凸块正面的两侧皆开设有开槽,所述密封板顶端的两侧皆焊接有与开槽相互配合的固定块,且固定块与开槽之间通过螺钉固定。
优选的,所述密封板正面的下部对称开设有空腔,且空腔的内壁上皆焊接有拉手。
优选的,所述拉手呈弧形。
优选的,所述红外传感器和超声波传感器下方的外框下表面分别内嵌有开口二和开口一。
优选的,所述开口一的竖截面呈梯形,所述开口一下表面的长度大小等于超声波传感器下表面长度大小的两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迈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郑州迈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074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