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蓄热用纳米智能纤维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08000.0 | 申请日: | 2019-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670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30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伊利强;姚菊明;祝国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D01F8/10 | 分类号: | D01F8/10;D01F8/18;D01F1/10;D01D5/34;C09K5/06 |
代理公司: | 杭州知见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95 | 代理人: | 赵越剑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纤维 制备 蓄热 钨青铜 壳层 聚乙烯醇缩丁醛 同轴静电纺丝 太阳能转化 核壳结构 近红外光 热稳定性 相变潜热 正十八烷 工艺流程 有效地 芯层 无毒 掺杂 吸收 应用 | ||
1.一种蓄热用纳米智能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铯钨青铜加入到乙醇中,超声2小时,然后加入聚乙烯醇缩丁醛,搅拌24小时后得到壳层溶液;
步骤二、控制环境温度为50 ℃,将步骤一所述壳层溶液和芯层溶液分别移至10 mL注射器的针管中,并将注射器固定于进样器上,将针管与同轴针头连接,同轴针头与高压直流电源的正极连接,包裹着铝箔的接收滚筒与高压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调节接收滚筒与针头的距离,调节壳层溶液和芯层溶液的进样速度,提供电压即可在铝箔上收集核壳结构的纳米智能纤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壳层溶液中铯钨青铜浓度为3wt%~ 9 wt%,聚乙烯醇缩丁醛浓度为10 wt%。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所述壳层溶液的进样速度为0.5 mL/h,芯层溶液的进样速度为0.08 mL/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调节高压直流电源的正压为14.4 kV,负压为-1.9 kV,即可在铝箔上收集核壳结构的纳米智能纤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调节接收滚筒与针头的距离为11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芯层溶液为熔化后的正十八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智能纤维的细度为160-460nm。
8.一种蓄热用纳米智能纤维,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的制备方法制备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0800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