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三通管分流降压维稳的墨泵连续供墨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08111.1 | 申请日: | 2019-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102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发明(设计)人: | 凌刚;熊绍平;郑良琪;李崇;徐瑞;兰海明;杨新杰;杨旭阳;陈旸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9C64/106 | 分类号: | B29C64/106;B29C64/321;B33Y4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安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48 | 代理人: | 徐林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通管 墨泵 连续供墨系统 降压 墨管 密封 墨盒 进墨口 直通管 分流 支管 喷墨打印技术 过滤器 喷头 喷头连接件 供墨系统 出墨口 保证 | ||
本发明涉及喷墨打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三通管分流降压维稳的墨泵连续供墨系统,包括墨盒(4),墨盒(4)的顶部设有密封出墨口(8)、第一密封进墨口(9)和第二密封进墨口(10);该墨泵连续供墨系统还包括第一墨管(11)、第二墨管(12)、第一直通管(13)、第一支管(14)、第二直通管(15)、第二支管(16)、第三墨管(17)、喷头连接件(2)、喷头(3)、第一“T”形三通管(51)、第二“T”形三通管(52)、过滤器(6)和墨泵(7);本发明所述的墨泵连续供墨系统采用“T”形三通管进行分流降压,能够简单方便地保证供墨系统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喷墨打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三通管分流降压维稳的墨泵连续供墨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的寿命也在不断延长,伴随而来的则是疾病的增多,组织或器官移植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为了解决替换组织或器官来源的匮乏问题,在3D打印技术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称之为生物3D打印的技术。依据组织工程学原理,需要对打印的管状生物组织进行培养,使之成为具有生物学功能的血管器官。目前在培养过程中,仅能通过传统生物学技术方法对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连接等生物学过程进行非在线检测,存在中断培养过程、损伤培养对象、检测周期长且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
近年来出现了一种利用喷墨技术打印微电路和微传感器的新工艺。与传统制造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流程短、工艺简单、制造周期短、成本低等显著优势。
而在喷墨打印技术中,供墨系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主要担当墨汁供给的角色。供墨系统是否稳定在很大的程度上决定了打印的持久性、稳定性和质量。目前喷墨打印机供墨系统大多数为连续型供墨系统,该系统虽然能够解决喷墨打印机墨盒容量小,需要定期更换墨盒的问题,但是如何简单方便实现与保障该系统的稳定性与持续性一直是一个制约该系统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设计一套稳定可靠的连续型供墨系统具有可行性与必要性。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存在的技术问题,根据墨泵循环供墨系统的工作原理,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三通管分流降压维稳的墨泵连续供墨系统,通过本发明所述的供墨系统,能够有效地保证供墨系统的稳定性与持续性,有利于喷墨打印技术的发展。
本发明是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基于三通管分流降压维稳的墨泵连续供墨系统,包括墨盒4,墨盒4的顶部设有密封出墨口8、第一密封进墨口9和第二密封进墨口10;
该墨泵连续供墨系统还包括第一墨管11、第二墨管12、第一直通管13、第一支管14、第二直通管15、第二支管16、第三墨管17、喷头连接件2、喷头3、第一“T”形三通管51、第二“T”形三通管52、过滤器6和墨泵7;
第一“T”形三通管51和第二“T”形三通管52具有主管和在主管一侧垂直于主管并与主管连通设置的支管,其中,在主管的两端分别设有主管进口和主管出口,在支管的端部设有支管出口;
墨盒4的密封出墨口8与墨泵7的进口通过第一墨管11连接;
墨泵7的出口与第一“T”形三通管51的主管进口通过第二墨管12连接;
第一“T”形三通管51的主管出口与墨盒4的第一密封进墨口9通过第一直通管13连接;
第一“T”形三通管51的支管出口与第二“T”形三通管52的主管进口通过第一支管14连接;
第二“T”形三通管52的主管出口与墨盒4的第二密封进墨口10通过第二直通管15连接;
第二“T”形三通管52的支管出口与过滤器6的进口通过第二支管16连接;
过滤器6的出口与喷头连接件2通过第三墨管17连接;
喷头连接件2通过密封件固定在喷头3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081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立体打印装置以及立体打印方法
- 下一篇:一种打印机集中供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