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光泽低翘曲尼龙66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09002.1 | 申请日: | 2019-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790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宋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科力塑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7/06 | 分类号: | C08L77/06;C08L23/12;C08K13/04;C08K7/08;C08K3/3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智东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8 | 代理人: | 张红;林青 |
地址: | 325204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量份 高光泽 低翘曲 尼龙66材料 尼龙 低翘曲性能 高分子树脂 聚丙烯纤维 尼龙66树脂 硼酸铝晶须 材料要求 二硫化钼 尼龙材料 缩醛树脂 成核剂 改良剂 抗氧剂 相容剂 翘曲 制备 平整 电器 引入 流动 汽车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光泽低翘曲尼龙66材料,由以下重量份的材料组成:尼龙66树脂60~62重量份;聚丙烯纤维12~14重量份;填料15~17重量份;缩醛树脂6~8重量份;抗氧剂2~4重量份;流动改良剂3~6重量份;相容剂4~7重量份;成核剂0.5~2重量份。利用各类高分子树脂的优势,将其结合后进行取长补短,提高了尼龙材料的机械强度,降低了翘曲,提高了平整性能;通过引入硼酸铝晶须和二硫化钼,提高了尼龙66的高光泽、高强度、低翘曲性能,使得尼龙66可以更好的应用于对材料要求高光泽、低翘曲的电子、电器、机械、汽车等行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分子材料,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光泽低翘曲尼龙66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尼龙66疲劳强度和刚性较高,耐热性较好、摩擦系数低、耐磨性好,其已大量应用于汽车、机械工业、电子电器、精密仪器等领域,在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提高尼龙66的作用,在尼龙66树脂中通过添加填充、共混、增加等方法加工使之形成改性尼龙66材料。
通过改性尼龙66材料制作出的改性塑料产品其在阻燃性、抗冲击性及韧性方面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然而,消费者不仅对产品本身的使用性能具有较高的要求,对产品的外观要求越来越高,其外观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产品表面光泽度和平整度,而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产品的关泽度和平整度通过会在用于制作产品的尼龙66树脂填充滑石粉、碳酸钙等填料,但现有技术中的填料并不能很好的达到人们的要求,很难同时兼具产品的关泽度和平整度。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高光泽、低翘曲的尼龙66材料。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概述如下:
一种高光泽低翘曲尼龙66材料,其中,由以下重量份的材料组成:
优选的是,所述的高光泽低翘曲尼龙66材料,其中,所述填料包括20~25wt%硼酸铝晶须和75~80wt%二硫化钼。
优选的是,所述的高光泽低翘曲尼龙66材料,其中,所述抗氧剂选自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铜、亚磷酸酯或2-巯基苯并噻唑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的是,所述的高光泽低翘曲尼龙66材料,其中,所述流动改良剂包括75~80wt%C2)T200和20~25wt%聚醚砜树脂。
优选的是,所述的高光泽低翘曲尼龙66材料,其中,所述相容剂为环氧树脂改性丙烯酸共聚物。
优选的是,所述的高光泽低翘曲尼龙66材料,其中,所述成核剂包括56~60wt%聚3-甲基丁烯-1和40~44wt%2,2-亚甲基双(4,6-叔丁基苯酚)磷酸铝盐。
优选的是,所述的高光泽低翘曲尼龙66材料,其中,所述尼龙66树脂的数均分子量为10000~30000g/mol。
优选的是,所述的高光泽低翘曲尼龙66材料,其中,所述缩醛树脂的数均分子量为4000~6000g/mol。
优选的是,所述的高光泽低翘曲尼龙66材料,其中,还包括1~3重量份的氟化乙烯丙烯共聚物。
一种高光泽低翘曲尼龙66材料的制备方法,其中,包括如下步骤:
1)将尼龙66树脂、缩醛树脂、二硫化钼、抗氧剂、C2)T200、聚醚砜树脂、环氧树脂改性丙烯酸共聚物、聚3-甲基丁烯-1、2,2-亚甲基双(4,6-叔丁基苯酚)磷酸铝盐和氟化乙烯丙烯共聚物加入混合搅拌机中进行混合,时间为20~30分钟;
2)将聚丙烯纤维、硼酸铝晶须加入混合搅拌机中进行混合,时间为10分钟;
3)将步骤1)所得混合物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主喂,将步骤2)所得混合物加入双螺杆挤出机侧喂,共混造粒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科力塑业有限公司,未经温州科力塑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090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