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杂交稻低播量精密条播育秧与插秧机取秧面积耦合栽插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09009.3 | 申请日: | 2019-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506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26 |
发明(设计)人: | 李泽华;马旭;温志成;陈林涛;曹秀龙;季传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G22/22 | 分类号: | A01G22/22;A01C11/00 |
代理公司: | 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 44329 | 代理人: | 张燕玲 |
地址: | 510642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插秧机 杂交稻 耦合 育秧 取秧 条播 精密 送秧 传送带 壮苗 整地 激光平地 田面平整 机插秧 毯状苗 插秧 秧苗 优选 大田 水田 田间 培育 种植 | ||
本发明属于杂交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杂交稻低播量精密条播育秧与插秧机取秧面积耦合栽插方法。本发明通过低播量精密条播育秧与插秧机取秧面积耦合栽插,实现杂交稻1‑3株/穴的定量精准栽插。主要步骤:(1)栽插前期田间整地;(2)低播量精密条播壮苗成毯育秧;(3)插秧机送秧传送带优配;(4)插秧机取秧面积耦合精准栽插。优选激光平地技术进行水田整地,保障大田田面平整;采用低播量精密条播育秧壮苗成毯技术培育健壮秧苗;优配插秧机送秧传送带实现强制精准送秧;采用插秧机取秧面积耦合栽插方法实现杂交稻定量精准栽插。本发明解决了传统毯状苗机插秧技术不适合杂交稻种植的难题,具有实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杂交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杂交稻低播量精密条播育秧与插秧机取秧面积耦合栽插方法。
背景技术
推广杂交稻种植是提高水稻单产、稳定水稻总产、增加稻作效益,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国内现有的水稻机插秧技术主要源于日本,机插秧苗为盘育毯状秧苗,由种子撒播于装有底土的育秧盘中培育而成。由于种子无序撒播,秧苗分布不匀,插秧机秧爪取秧容易出现因无苗而漏插。为防止漏插,育秧播种量较高,导致秧苗素质差,机插时单位上株数多且不均匀。根据杂交稻种植高产农艺要求,需降低播种量,培育壮秧,实现少本稀植。然而,现有机插秧技术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无法发挥杂交稻增产潜力,影响了机插秧技术在杂交稻上的推广应用。
目前,杂交稻的机械化栽植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杂交稻栽植主要以人工栽插为主,机械化程度较低。因此,通过农机与农艺结合,根据杂交稻种植特点,基于现有机插秧方法并进行技术改进,降低用种量和提高机插效果,实现杂交稻少本定量精准栽插,是解决杂交稻机械化种植难题的重要途径,对促进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杂交稻低播量精密条播育秧与插秧机取秧面积耦合栽插方法。该方法基于现有的毯状苗机插秧技术,通过低播量精密条播育秧与插秧机取秧面积耦合栽插方法,实现杂交稻1-3株/穴定量精准栽插。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杂交稻低播量精密条播育秧与插秧机取秧面积耦合栽插方法,包括以下操作步骤:(1)栽插前期田间整地;(2)低播量精密条播壮苗成毯育秧;(3)插秧机送秧传送带优配;(4)插秧机取秧面积耦合精准栽插。
步骤(1)所述栽插前期田间整地是在机械耕地后,采用激光平地技术对水田进行整地,保障田块平整无残茬,高低差不超过3cm,泥浆沉实达到泥水分清,泥浆深度达到5-8cm,水深1-3cm。
步骤(2)所述低播量精密条播壮苗成毯育秧是采用50-70g/盘的低播量播种,保障种子有良好的生长空间和营养环境,以便培育壮秧;同时使用精密条播技术实现种子在秧盘内呈线条状有序排列,使条播行数与插秧机横向取秧次数匹配,为插秧机取秧面积耦合栽插方法提供前期基础。
步骤(3)所述插秧机送秧传送带优配是指在插秧机送秧带表面设置多个小凸起,小凸起为倒置小钩形状。相比传统插秧机,可以增加插秧机送秧带对毯状秧苗底部的附着力和摩擦力,实现强制精准送秧,确保纵向送秧稳定可靠。
步骤(4)所述插秧机取秧面积耦合精准栽插是指插秧机取秧时横向取秧量固定,纵向取秧量可调;所述的横向取秧量固定是指固定插秧机分插机构的横向取秧次数,横向取秧次数与条播育秧行数一致,确保秧爪中心与秧苗苗带中心重叠,减少横向取秧波动带来的取秧误差,有效避免伤秧,降低伤秧率;所述的纵向取秧量可调是指在不同播种密度下,根据杂交稻机械化种植的农艺要求,调节纵向取秧量大小,从而调节取秧面积,实现杂交稻少本精准取秧(1-3株/穴精准取秧)。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农业大学,未经华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0900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玉米免耕种油菜的轮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杂交稻低播量精密条播育秧壮苗成毯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