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机线圈材质识别设备与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09015.9 | 申请日: | 2019-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646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30 |
发明(设计)人: | 许铭;沈歆;鲁亚南 | 申请(专利权)人: | 回收哥(武汉)互联网有限公司;河南沐桐环保产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7C5/10 | 分类号: | B07C5/10;B07C5/28;B07C5/36;B09B3/00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1 | 代理人: | 黄君军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机 电机线圈 材质识别 体积测量装置 质量测量装置 分拣装置 拆解 测量电机 控制器电 铝线电机 内部线圈 数据建立 物理特性 控制器 铜线 分拣 破碎 积累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机线圈材质识别设备与方法,包括:获取电机质量;获取电机体积;计算电机密度,判断电机内部线圈的材质;分拣不同材质的电机。该电机线圈材质识别设备,包括体积测量装置、质量测量装置、分拣装置以及控制器,其特征在于,体积测量装置、质量测量装置以及分拣装置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电机线圈材质识别方法利用铜的密度远大于铝这一物理特性,通过测量电机的体积与质量,进而计算得出电机的平均密度,再根据前期积累的大量数据建立的标准,判断电机线圈的材质,对其中铜线电机进行分步拆解,铝线电机进行破碎拆解,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拆解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机线圈材质识别设备与方法。
背景技术
电机,俗称马达,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被广泛应用在各种电气设备上。
拆解行业中一般采用分步拆解或破碎拆解这两种拆解方式,分布拆解成本较高但损耗较低,适用于高价值拆解对象,破碎拆解成本较低但损耗较高,适合低价值拆解对象。
电机中的线圈一般为铜线圈或是铝线圈,虽然铝的电学性能和铜相比较为接近,差距并不大,但是铝的市场价格要远远小于铜,导致了分步拆解报废电机时,拆解铝线电机的经济性较差。而报废电机来源复杂,现有的拆解工序不能做到在拆解之前区分电机的线圈材质,而是统一进行分步拆解处理,使得其中的铝线电机拉低了整体的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不足,提出一种电机线圈材质识别设备与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在电机拆解之前分辨电机中线圈的材质是铜还是铝,导致廉价的铝线电机拉低整体经济效益的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机线圈材质识别设备与方法,该电机线圈材质识别方法包括:获取电机质量;获取电机体积;计算电机密度,判断电机内部线圈的材质;分拣不同材质的电机。
该电机线圈材质识别设备,包括体积测量装置、质量测量装置、分拣装置以及控制器,其特征在于,体积测量装置、质量测量装置以及分拣装置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电机线圈材质识别方法利用铜的密度远大于铝这一物理特性,通过测量电机的体积与质量,进而计算得出电机的平均密度,再根据前期积累的大量数据建立的标准,判断电机线圈的材质,对其中铜线电机进行分步拆解,铝线电机进行破碎拆解,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电机线圈材质识别设备的俯视图;
图2是图1中A-A截面的横剖面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电机线圈材质识别设备的连接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参见图1至图3,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电机线圈材质识别设备的俯视图;图2是图1中A-A截面的横剖面图;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电机线圈材质识别设备的连接框图。
电机线圈材质识别设备包括:滑道1、质量测量装置2、体积测量装置3、分拣装置4、推进装置以及控制器6。
滑道1的出口端分裂成铜线电机滑道11与铝线电机滑道12这两个子滑道,供分拣之后的铜线电机或铝线电机分别滑出,并且两个子滑道倾斜设置,以便电机更顺利地滑出。
质量测量装置2设置于滑道1靠近进口端的底部,质量测量装置2用于测量电机的质量,可以采用电子秤等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回收哥(武汉)互联网有限公司;河南沐桐环保产业有限公司,未经回收哥(武汉)互联网有限公司;河南沐桐环保产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090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