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集水托盘和导流管的减泡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09055.3 | 申请日: | 2019-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672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30 |
发明(设计)人: | 黄本胜;刘达;谭超;邱静;郭磊;吉红香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2B8/06 | 分类号: | E02B8/06;E02B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胡辉 |
地址: | 510635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流管 箱体连通 集水托盘 高程 水流量 气泡产生 曲折部 水位 淹没 水工建筑 底面 消能 减速 升高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集水托盘和导流管的减泡装置,导流管的一端与第一箱体连通且导流管的另外一端与第二箱体连通,导流管与第一箱体连通处高于导流管与第二箱体连通处,各个导流管具有不同的高程,导流管上设有若干曲折部。有益效果:集水托盘的位置不低于第一箱体的底面,且导流管上设有曲折部,对水流具有减速和消能作用,有利于抑制气泡产生。各个导流管具有不同的高程,当水流量较小时,水流的流速较小,第二箱体中的水位较低,产生气泡的可能性较小。当水流量较大时,第二箱体内的水位会升高,高程较低的导流管会在第二箱体内淹没出流,淹没出流有利于抑制气泡产生。本发明涉及水工建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工建筑,特别涉及一种带集水托盘和导流管的减泡装置。
背景技术
采用直流冷却供水方式的滨海火力电厂和核电厂,一般都设有排水虹吸井。排水虹吸井利用虹吸作用以降低循环水泵扬程。在实际工程应用中,排水虹吸井多采用薄壁堰、工程实用堰或宽顶堰实现溢流排水。这些普通的排水虹吸井的溢流堰在运行中容易使电厂循环水排水系统产生不易溃灭的泡沫。泡沫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视觉污染。排水虹吸井的泡沫已成为滨海电厂运行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对电厂海域环境有一定的影响。
为维持循环水系统的虹吸作用,排水虹吸井的溢流堰顶的水位需保持在一定高度,这是造成排水虹吸井泡沫的原因。由于排水虹吸井的溢流堰的这种壅水效应,导致循环冷却水在排出时与下游水体存在一定落差,循环冷却水经排水虹吸井的溢流堰和排水口跌落后,与下游水体发生猛烈碰撞产生水跃。当厂址的标高较高时,此现象更为明显。由于水流的紊动作用,跌落的水流在水跃表层产生无数的大小漩涡,使水面剧烈波动,继而破碎形成大量水滴。水滴在重返水体过程中,带入大量空气,发生掺气现象。水跃消能的剧烈卷吸掺气是产生小水滴、盐雾和泡沫的基本因素。
为防止海生物附着在冷却水系统管路,一般滨海电厂的循环冷却水系统都会投加药品进行处理,其中以加氯最为普遍,常见的措施是加入次氯酸钠。海生物残体和次氯酸钠等物质,会改变水体的黏性、表面张力等物理性质,致使水体中产生的气泡上升至水面后不易溃灭而聚集成泡沫。
因此,水流掺气是泡沫产生的必要条件,而海水水质则是泡沫长时间不易溃灭消散的充分条件。
为消除循环水排水泡沫的感官影响,一些电厂在循环水排水系统中投加消泡剂。投放消泡剂不但会增加电厂的运行费用,又会对海域环境产生二次污染,不利于海域环境的保护。因此,采用合理的工程措施进行物理消泡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照图2,现有技术中,物理消泡的减泡装置一般通过设置工程实用堰来减小水流掺气。工程实用堰从水流通道的底部凸起,工程实用堰的一侧设有竖直的第二迎水面且另一侧设有倾斜的第二导流面。水流沿第二导流面流下,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水流掺气。现有技术的减泡装置的技术缺陷在于:水流沿第二导流面流下以后,存在水流方向的突变,会在水流通道内形成紊流,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掺气和泡沫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带集水托盘和导流管的减泡装置,可进一步克服水流因发生掺气而产生泡沫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带集水托盘和导流管的减泡装置,包括进水口、出水口、第一箱体、第二箱体和至少两个导流管;进水口与第一箱体连通,出水口与第二箱体连通;第一箱体上设有集水托盘,集水托盘的位置高于第一箱体的底面,集水托盘的位置不低于第二箱体;导流管设在第一箱体与第二箱体之间,导流管的一端与第一箱体连通且导流管的另外一端与第二箱体连通,导流管与第一箱体连通处高于导流管与第二箱体连通处,各个导流管具有不同的高程,导流管上设有若干曲折部。
作为改进,第二箱体内设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布置在导流管与第二箱体连通处,第二挡板的位置高于第一挡板,第一挡板与导流管的间距小于第二挡板与导流管的间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未经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090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过滤装置的闸门
- 下一篇:一种交错式圆头隔水构筑物的消泡沫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