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杂卫星本体多径干扰高精度测试评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09066.1 | 申请日: | 2019-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98176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发明(设计)人: | 皇甫松涛;刘彬;闫金栋;刘天雄;谢军;申洋赫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
主分类号: | H04B1/711 | 分类号: | H04B1/711;H04B17/345;H04B7/185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高会允;仇蕾安 |
地址: | 10009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杂 卫星 本体 干扰 高精度 测试 评估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杂卫星本体多径干扰高精度测试评估方法,能够在复杂的外场条件下达到对卫星本体多径干扰进行高精度测试评估的效果。具体为:首先在只有被测分部A存在的情况下,计算得到含环境多径项的被测分部A主径信道传输函数H(ω)。然后在被测分部A与其他一个或多个被测分部的组合体存在的情况下,计算得到含环境多径项、组合体本体多径组合的信道传输函数H(ω)+H1(ω),将本体多径信道H1(ω)拆分为本体多径反射信道H1'(ω)和本体多径传输信道H1”(ω)两部分级联,将组合体信道传递函数H(ω)+H1(ω)与被测分部A主径传递函数H(ω)进行相除对消,求解得到组合体中除被测分部A的其他被测分部多径反射信道传递函数H'(ω),作为本体多径干扰的定量评估结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卫星多径测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杂卫星本体多径干扰高精度测试评估方法。
背景技术
多径效应是射频信号通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路径到达接收端的现象,其评估方式为无线方式。
当前射频信号源本体多径定量测试的主流思路主要为如何消除环境中的多径反射体,从而尽量避免对被测件本体多径测量结果的影响。因此,现有技术中,对射频信号源本体多径干扰的测量均在封闭的微波暗室中进行,被测卫星、测量天线与无线信道均在封闭的空间。国外有一些发明专利针对如何构建无线信道封闭空间进行过专门的描述。
但已有的方法均对场地要求非常苛刻,需要在被测件与测量天线之间的无线信道铺设吸波材料消除测试环境中的多径反射体。由于需要满足无线远场的测量条件,无论是建设微波暗室还是构建封闭的无线信道空间,其测试成本均是十分高昂的,或者工程难以实现。比如被测航天器在包含太阳翼或天线,最大尺寸D为10米,射频信号最小波长λ为0.2米,那么无线信道长度L达到米才满足远场条件,铺设如此规模的吸波材料工程难以实现。
目前缺乏一种能够在复杂外场环境下对射频信号源本体多径干扰进行高精度定量评估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杂卫星本体多径干扰高精度测试评估方法,能够允许被测件与测量天线之间的无线信道环境中存在额外的多径反射体,即在复杂的外场条件下达到对卫星本体多径干扰进行高精度测试评估的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划分被测件区域、测量天线区域以及无线信道区域三部分;。
被测件区域为:用于放置被测件的、半开放的微波暗室或者吸波材料搭建的场地。
测量天线区域为:用于放置测量天线的、半开放的微波暗室或者吸波材料搭建的场地。
无线信道区域为:在被测件与测量天线之间的区域;其中被测件与测量天线之间相对位置不变、无线信道区域视野无遮挡。
步骤2)被测件分为n个被测分部;选取其中一个被测分部A与测量天线之间的信道为主径信道,则其他部分与测量天线之间的信道为本体多径信道。
步骤3)在被测件区域设置射频信号生成装置、第一功率放大装置、射频信号接收装置以及射频信号处理装置;在测量天线区域设置第二功率放大装置以及射频信号发射装置。
步骤4)在被测件区域,只有被测分部A存在的情况下,利用射频信号生成装置产生第一扫频信号,利用第一功率放大装置放大后馈入被测件A,第一扫频信号经过无线信道传输至测量天线区域。
步骤5)测量天线接收第一扫频信号,利用第二功率放大装置放大后通过射频信号发射装置将信号经由无线信道传输至射频信号接收装置,计算得到含环境多径项的被测分部A主径信道传输函数H(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未经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0906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