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木屑为原料制作催芽土的方法及催芽土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10689.0 | 申请日: | 2019-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246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9 |
发明(设计)人: | 雷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雷军 |
主分类号: | A01G24/23 | 分类号: | A01G24/23;A01G24/10;A01G24/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2441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催芽 制备 木屑 制作 废弃 规模化生产 资源再利用 催芽效果 节能减排 市场推广 试验条件 噻唑酮基 共聚物 木屑粉 吲哚基 发病率 应用 生长 种植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木屑为原料制作催芽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一)木屑粉的制备,(二)噻唑酮基吲哚基共聚物的制备,(三)催芽土的制备。本发明还公开了根据所述以木屑为原料制作催芽土的方法制备而成的催芽土。本发明公开的制作催芽土的方法简单易行,无需昂贵的仪器及试验条件,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适合规模化生产,具有广泛的市场推广应用价值;以废弃木屑作为原料废弃资源再利用,起到了节能减排的需求;制备得到的催芽土价格低,使用方便,催芽效果好,应用该催芽土催芽的种子在种植后发病率低、生长速度快。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木屑回收利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以木屑为原料制作催芽土的方法及催芽土。
背景技术
木材是一种易于加工、强度比较高的生物材料,作为工业和生活用材比同种用途的其他材料更能凸显固碳减排、低碳节能的优越性,从而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木材种植的增长难以满足不断增加的木材需求量。木头废料与木屑作为木材加工的剩余物,也随着木材使用量的不断增加而增加,进行再利用可进行节约资源。
木屑是指木头加工时留下的锯末、刨花粉料。伐木场、家具厂和木材厂是木屑的主要来源。木屑可作为再生能源开发使用,目前木屑主要用来做燃料、轻骨填充料、造纸原料或饲料。其中木屑用于催芽的研究较少。
催芽是能引起芽生长、休眠芽发育和种子发芽,或促使这些前发生的措施,均称为催芽。大多农作物和庄稼的种子会因外界环境的不适宜或自身生长不成熟,造成种子的休眠期长,发芽率低,出芽不整齐以及发芽质量低、出苗延迟等情况,自然条件下播种后不易发芽或发芽慢,甚至种子霉变而腐烂,育苗的成苗率较低,严重影响了后期的生长,导致了生长周期长,产品质量不高等一系列问题,影响经济效益。因此,对这些种子进行催芽很有必要,其是保证种子在吸足水分后,促使种子中的养分迅速分解运转,供给幼胚生长的重要措施。但现有技术中的催芽方法效率低,周期长,出芽率很低,对设备和环境依赖性较高,催芽成本较高,不适合基层农民家庭使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以木屑为原料制作催芽土的方法及催芽土,该制作催芽土的方法简单易行,无需昂贵的仪器及试验条件,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适合规模化生产,具有广泛的市场推广应用价值;以废弃木屑作为原料废弃资源再利用,起到了节能减排的需求;制备得到的催芽土价格低,使用方便,催芽效果好,应用该催芽土催芽的种子在种植后发病率低、生长速度快。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以木屑为原料制作催芽土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Ⅰ木屑粉的制备:将木屑中的泥沙、石块清除干净后,放入粉碎机中进行粉碎,粉碎到一定的目数后过筛,然后依次加入40-60℃下的水中浸泡1-3h,70-90℃的水中熬煮1-2h,过滤后得到滤渣,将滤渣漂洗干净后,沥干水分并自然风干至含水量为40-50%,高温灭菌,再利用γ射线辐射消毒使其达到无菌状态;
Ⅱ噻唑酮基吲哚基共聚物的制备:将吐温80、延胡索酸、2-(1,3-二氧代-4,5,6,7-四氢异吲哚-2-基)乙基丙-2-烯酸酯、(5E)-5-[4-(烯丙氧基)亚苄基]-2-疏基-1,3-噻唑-4(5H)-酮、引发剂加入到高沸点溶剂中,在氮气或惰性气体氛围70-80℃下搅拌反应4-6小时,后旋蒸除去溶剂,得到噻唑酮基吲哚基共聚物;
Ⅲ催芽土的制备:将经过步骤Ⅰ制备得到的木屑粉、经过步骤Ⅱ制备得到的噻唑酮基吲哚基共聚物、聚季铵盐-10萘乙酸盐、腐殖酸、草木灰、磷酸钾加入到水中,混合均匀,后沥干水分并自然风干至含水量为10-20%,高温灭菌,再利用γ射线辐射消毒使其达到无菌状态,装袋包装,得到催芽土。
进一步地,步骤Ⅰ中所述一定的目数为50-100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雷军,未经雷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106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