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刺参种参排放率和排卵量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14935.X | 申请日: | 2019-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98747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谭杰;孙晓杰;陈四清;陈爱华;马添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30 | 分类号: | A01K61/30 |
代理公司: | 山东三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08 | 代理人: | 肖太升;高洋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刺参 排放 排卵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刺参种参排放率和排卵量的方法,属于海洋水产动物培育技术领域。本发明提高刺参种参排放率和排卵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种参的筛选培育、血清素处理和种参的催产;其中所述血清素处理为:按20~200μg/g种参体重的注射剂量,将血清素溶液从上述恒温待产刺参背部注入体腔,以后每5~20天注射一次。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血清素无毒,使用安全;整个诱导处理过程操作简单,容易实现;可以有效提高雌性种参的排放率和排卵量,降低了种参培育的成本,增加了刺参育苗的经济收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海洋水产动物培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刺参种参排放率和排卵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 Selenka),属棘皮动物门,刺参纲(Holothuroidea),刺参科(Stichopodidae),仿刺参属(Apostichopus),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和医用价值。刺参是我国水产养殖业内产值最高的种类之一。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初步建立了刺参苗种繁育技术,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用于刺参苗种繁育的种参多采用池塘养殖或自然海区的成参。2000年以后,刺参种参人工促熟技术逐步建立,种参在室内进行培育,通过人工调控温度、光照和营养等条件,促进刺参性腺的发育。然而,人工促熟的种参在经过催产后,排放率和排卵量较低,为了获得足够的受精卵,往往需要培养大量的种参,造成养殖空间、人工和成本的浪费。因此,如何提高刺参种参的排放率和排卵量,成为刺参苗种生产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刺参种参排放率和排卵量的方法,以降低刺参种参的培育成本,增加刺参育苗的经济收益。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提高刺参种参排放率和排卵量的方法,步骤如下:
(1)种参的筛选培育
①于每年的秋季,当自然海区或养殖池塘内的海水水温达到10-12℃时,采捕野生或养殖的刺参,从中筛选出体格健壮、活力好、无疾病、无损伤,体重200g以上的作为种参;
②将筛选出的优良种参置于室内培育池中培育,初始时以自然水温培育,当水温降至2-3℃,保持此水温2-3d,此后以1℃/d的速率升温,升至6℃后,恒温培育6-8d,再以0.5℃/d的速率上升至10℃,恒温培育6-8d后,继续以0.5℃/d的速率上升至15℃后恒温待产;种参培育密度为15-20头/m3,培育池内的溶氧浓度≥5mg/L,培育过程中每日换水1-2次,每次换水量为池水的40-60%,所换海水需经过砂滤处理;
③培育过程中,投喂粉状饲料及海泥的混合物,其重量比为饲料∶海泥=1∶6-8,每日饲料投喂量为池中种参重量的3-5%;
(2)血清素处理
按20~200μg/g种参体重的注射剂量,将血清素溶液从上述恒温待产刺参背部注入体腔,以后每5~20天注射一次;
(3)种参的催产
当夜间观察到大量种参集中在培育池的池角,部分种参在水体表层沿池壁活动频繁,躯体上半部离开池壁,不停地摇摆;或者已出现少量雄参排精时,采用阴干流水升温刺激的方法刺激种参排放精液和卵子。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血清素处理为:
按50μg/g种参体重的注射剂量,将血清素溶液从恒温待产的刺参背部注入体腔,以后每10天注射一次。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血清素溶液为血清素浓度为100mg/mL的生理盐水溶液。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1493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稻田养殖棒花鱼的综合种养方法
- 下一篇:一种凡纳滨对虾的体外授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