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的雨水发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15749.8 | 申请日: | 2019-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301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张亮;孙志强;田林超;原亚东;陈贺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燕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F03B1/02 | 分类号: | F03B1/02;F03B13/00;F03B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挺立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65 | 代理人: | 刘阳 |
地址: | 066004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雨水 发电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的雨水发电装置,该发电装置能够包括蓄水部,管道结构,叶轮部及发电机;并且,蓄水部位于管道结构上方,并与管道结构相连通;叶轮部总体布置在管道结构中,并且设置在管道结构的上端部;叶轮部能够包括转轴,转轴与管道结构垂直布置;并且,叶轮部的转轴能够由传输设备连接至发电机。根据本发明的新型雨水发电装置,管道结构采用波纹管;并且,由波纹管及叶轮部构成的发电装置主体被布置在支撑架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的雨水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大多数的楼房顶层设置有落水管。落水管能够将房顶上的雨水收集起来并将这部分雨水由房顶传输至地面。考虑到利用这部分雨水的势能,并有效地利用雨水进行发电,已有一些雨水发电装置被设计。例如,专利CN201358872Y及专利CN201218167Y中公开的雨水发电装置。然而,其装置结构过于简单,并且在管路系统的设计上也有很大漏洞,装置尺寸较小,并且成本较高。
又如,专利CN205225571U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坡型房顶的雨水发电装置,该坡型房顶并排平行设有若干雨水流道;专利CN103343725B中公开了一种基于微型水斗与PVDF膜压电技术的复合雨水发电装置,本装置解决了现有雨水发电装置成本高,且安装调试过程繁琐的问题。然而,上述装置与现有技术中大多数雨水发电装置一样,均为管路系统采用直壁管的雨水发电装置,其管路换热效率相对较低,且能耗较大。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能够强化管路系统的能量损耗及热质传递的雨水发电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新型雨水发电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的雨水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发电装置能够包括蓄水部,管道结构,叶轮部及发电机;并且,蓄水部位于管道结构上方,并与管道结构相连通;叶轮部总体布置在管道结构中,并且设置在管道结构的上端部;叶轮部能够包括转轴,转轴与管道结构垂直布置;并且,叶轮部的转轴能够由传输设备连接至发电机。
根据本发明的新型雨水发电装置,优选地,管道结构采用波纹管;并且,由波纹管及叶轮部构成的发电装置主体被布置在支撑架上。
根据本发明的新型雨水发电装置,优选地,蓄水部能够用于存蓄雨水,并且蓄水部中能够设置有阀,阀设置在蓄水部与管道结构相连接处。
根据本发明的新型雨水发电装置,优选地,蓄水部中还能够设置过滤器,过滤器用于过滤蓄水部中的杂质。
根据本发明的新型雨水发电装置,优选地,管道结构的下部能够设置有排水池,并且,在排水池的下部设有排水口。
进一步优选地,根据本发明的新型雨水发电装置还能够直接安装在楼房的落水管上,并且利用楼房雨水积水的势能转换为电能。根据本发明的发电装置产生的电能可就近利用,例如,可用于该楼房的应急电源等。
根据本发明的新型雨水发电装置其工作原理如下:
根据本发明的雨水发电装置应用水斗式水轮机原理,雨水能够经过高位储水管道或落水管引向水轮机,推动水轮机转轮旋转并进一步带动发电机发电。水斗式水轮机是一种工作射流中心线与转轮节圆相切、转轮叶片均由一系列呈双碗状水斗组成的水力原动机。水头越高、流量越大,水轮机的输出功率越大。
根据本发明的雨水发电装置能够将降雨存储起来,并将蓄水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这部分动能冲击水轮机的叶片,从而产生旋转式的机械能,这部分机械能经由发电机发电转化为电能。并且,在水轮机旋转过程中,其能量转化的过程中会产生阻尼、振动及热能等能量损耗,管道结构采用的波纹管能够有效降低这部分能量损耗,提高发电装置的效率及使用寿命。
根据本发明的雨水发电装置构造简单、成本低廉、安装方便。采用本发明的新型的雨水发电装置,能够低成本地实现从雨水势能到电能的转化,并实现节能减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燕山大学,未经燕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1574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