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吊起重作业仿真建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16076.8 | 申请日: | 2019-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328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昝英飞;袁利毫;马越;刘旸;郭睿男;张大中;贾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吊起 作业 仿真 建模 方法 | ||
1.一种双吊起重作业仿真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的实现步骤为:
步骤1:建立双吊吊物系统仿真模型,模型包括作业环境参数模块、吊机模块、吊物模块;
步骤2:将风载荷参数输入至作业环境参数模块,其中包含摩阻系数Cw、形状系数Cs、高度系数Ch、吊物x方向的迎风面积Ax、吊物y方向的迎风面积Ay、吊物迎风角βw、风速Vw,由下面的公式求得风载荷作用于吊物上的x轴分力fxw、y轴分力fyw并将其输出;
fxw(t)=CwCsChAxVw2cosβw
fyw(t)=CwCsChAyVw2sinβw;
步骤3:将吊机参数输入至吊机模块;所述的吊机参数包括第一吊绳的长度l1、第一吊机起吊速度第二吊绳的长度l2、第二吊机起吊速度第一吊绳吊点的初始位置(x1A,y1A,z1A)、第二吊绳吊点的初始位置(x2A,y2A,z2A)、第一吊绳吊点的移动速度第二吊绳吊点的移动速度
步骤4:将吊物参数输入至吊物系统转摆角模块;所述的吊物参数包括吊物质量m、吊物边长c1 c2 c3,c1为吊物自身高度;
步骤5:建立求解器模块,将双吊吊物系统加速度方程和双吊吊物系统受力平衡方程联立,采用四阶-五阶Runge-Kutta单步算法ODE45进行求解,并将第一吊绳的张力T1、第二吊绳的张力T2、第一吊绳的内摆角α1、第一吊绳的外摆角β1、第二吊绳的内摆角α2、第二吊绳的外摆角β2、吊物第一自身转角θG、吊物第二自身转角φG的结果输出;
在双吊吊物系统作业过程中,以吊物的重心坐标作为整体的移动依据,从而对整个双吊吊物系统的位置变化进行确定,吊物在大地坐标系下的坐标(xG,yG,zG)为:
对上式求一阶导数,得到双吊吊物系统的速度方程:
其中,为吊物在大地坐标系下运动速度;为第一吊绳的内摆角α1的转角速度;为第一吊绳的外摆角β1的转角速度;为第二吊绳的内摆角α2的转角速度;为第二吊绳的外摆角β2的转角速度;为吊物第一自身转角θG的转角速度;为吊物第二自身转角φG的转角速度;
进一步对速度方程进行求导,可以得到双吊吊物系统的加速度方程;由于在起重机起重过程中,第一吊机和第二吊机的起吊速度为匀速,则和均为0;由于起吊过程中第一吊绳吊点和第二吊绳吊点的移动也为匀速运动,故而在方程式中和为0;所述的双吊吊物系统受力平衡方程:
其中,分别为吊物在大地坐标系中的x、y、z三自由度加速度;
所述的双吊吊物系统加速度方程为:
其中,为第一吊绳的内摆角α1的转角加速度;为第一吊绳的外摆角β1的转角加速度;为第二吊绳的内摆角α2的转角加速度;为第二吊绳的外摆角β2的转角加速度;为吊物第一自身转角θG的转角加速度;为吊物第二自身转角φG的转角加速度;
步骤6:将输出结果导入后处理模块,设置采样时长,将双吊吊物系统的摆角、转角、张力绘制图像,能够清晰显示出双吊吊物作业过程中动力学特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16076.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机械臂扭矩估算方法及估算系统
- 下一篇:一种无边界游泳池水跌流量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