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既有建筑外墙空鼓的修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16638.9 | 申请日: | 2019-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1852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30 |
发明(设计)人: | 连珍;王利雄;刘少瑜;陈永泉;李芬;浦聿聪;刘淳;张斌;周漪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建筑装饰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123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鼓 修复 外墙 既有建筑 异常区域 红外热成像技术 建筑施工技术 检查结果 拉拔试验 敲击检测 热工缺陷 使用寿命 锁定 检测 保证 | ||
本发明的既有建筑外墙空鼓的修复方法,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针对现有修复方法难以保证外墙空鼓部位判断的准确性及修复质量,影响了既有建筑外墙的使用寿命的问题。步骤如下: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检测既有建筑外墙的热工缺陷锁定异常区域,并对异常区域进行敲击检测和砖拉拔试验,确定需要修复的空鼓部位的位置、面积及程度;根据步骤的空鼓部位检查结果确定相应的修复方案,对外墙空鼓部位进行修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既有建筑外墙空鼓的修复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新建筑、新景观的建设日新月异,它们与城市中年代久远的老建筑毗邻共存,呈现出多样化的城市风貌,然而,由于城市建设初期的施工工艺水平较为落后,老建筑的外墙主要由砂浆基层敷设饰面层构成,饰面层多为瓷砖或涂料等,很多老建筑的外墙因超过使用年限等多方面因素,导致外墙出现大面积空鼓、脱落、开裂等现象,尤其是外墙的空鼓隐患在年久失修的情况下极有可能演变为质量安全事故,因此,对于达到使用年限的老建筑外墙的检验、修复工作不容忽视。
现有的既有建筑外墙空鼓修复方法是通过观感检查判断外墙空鼓部位,切割铲除空鼓部位,并重新用水泥砂浆分层修补,但是,该修复方法难以保证判断的准确性及修复质量,影响了既有建筑外墙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修复方法难以保证外墙空鼓部位判断的准确性及修复质量,影响了既有建筑外墙的使用寿命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有建筑外墙空鼓的修复方法,能够有针对性地对空鼓部位实施修复,提高了空鼓部位判断的准确性,并通过有针对性的修复方案提高修复质量。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既有建筑外墙空鼓的修复方法,步骤如下:
S1: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检测既有建筑外墙的热工缺陷锁定异常区域,并对异常区域进行敲击检测和砖拉拔试验,确定需要修复的空鼓部位的位置、面积及程度;
S2:根据所述步骤S1的空鼓部位检查结果确定相应的修复方案,对所述外墙空鼓部位进行修复。
优选的,所述步骤S1的检测结果为饰面层空鼓部位面积达2m2以上,所述步骤S2如下:
沿着所述空鼓部位边缘做标记,再沿着标记进行切割,切割后将空鼓的饰面层剔除,清除空鼓饰面层底部的砂浆基层,清理基层墙体表面的浮灰;
采用批嵌界面剂涂刷所述基层墙体表面,再将粘合剂加入水泥砂浆分层粉刷于所述基层墙体直至其表面平整,重新用水泥砂浆进行分层修补,待水泥砂浆固化、养护后,施工饰面层。
优选的,所述步骤S1的检测结果为砂浆基层出现空鼓现象但其表面不开裂,且所述砂浆基层的空鼓面积不大于2m2,所述步骤S2如下:
沿着所述空鼓部位边缘做标记并钻出孔洞,清孔后注入双组分环氧树脂胶,并植入锚固钉,待双组分环氧树脂胶初凝固化后,用勾缝剂对孔洞勾缝封口。
优选的,采用手电钻结合金刚石钻头钻孔洞,所述孔洞直径6mm,深70mm。
优选的,根据空鼓部位的大小,按水平、垂直方向间隔布设锚固钉,每平方米修复墙面内所述锚固钉的数量不少于4个。
优选的,所述锚固钉排列布设的间距D≤300mm,每个所述锚固钉的有效锚固深度不小于25mm。
优选的,同一排或同一列内的相邻两个所述锚固钉间隔设置,相邻排或相邻列的所述锚固钉交错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建筑装饰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市建筑装饰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166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