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氨酯密封胶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17126.4 | 申请日: | 2019-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038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孙辉;陈丹;周朝栋;孟君伟;王少杰;刘明;何永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之江有机硅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75/08 | 分类号: | C09J175/08;C09J11/06;C08G18/48 |
代理公司: | 北京成高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6047 | 代理人: | 姚燕春 |
地址: | 3112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聚氨酯 密封胶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聚氨酯密封胶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涉及建筑领域,该聚氨酯密封胶包括如下原料:聚氨酯预聚物20‑40重量份,增塑剂10‑30重量份,潜固化剂0‑3重量份,催化剂0.01‑1重量份;其中,形成聚氨酯预聚物的原料包括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该聚氨酯密封胶可以达到良好的抗老化性能,无需添加抗老化剂,使用寿命长,尤其适用于粘接装配式建筑用预制品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聚氨酯密封胶及其制备方 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是指由预制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在20世纪初就开 始引起人们的兴趣,到六十年代终于实现。英、法、苏联、日本等国首先 作了尝试。由于装配式建筑的建造速度快,而且生产成本较低,迅速在世 界各地推广开来。
装配式建筑在建造过程中使用大量的预制部件,各部件之间存在大量 的连接缝,而混泥土预制板由于受热胀冷缩的影响较大,其接缝处需要使 用弹性恢复性能优异的弹性材料进行密封。改性聚氨酯类密封胶产品由于 其优异的伸缩性能、耐老化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但其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 使用底涂,因此增加了施工的繁琐性。聚氨酯对于混泥土具有更好的粘接 性能,但其耐老化性能不佳,因此也有大量的工作对其耐老化性能进行了提升。但目前制备的聚氨酯密封胶中均使用了抗老化剂来提高其耐老化性 能,而抗老化剂的使用寿命是有限的,严重限制了聚氨酯密封胶的应用。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聚氨酯密封胶,以改善目前聚氨酯密 封胶耐老化性能一般的缺陷。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方便,易于实现,且利于 大规模生产的制备聚氨酯密封胶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聚氨酯密封胶在粘接装配式建筑用预 制品部件中的用途。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聚氨酯密封胶,包括如下原料:聚氨酯预聚物20-40重量份,增塑 剂10-30重量份,潜固化剂0-3重量份,催化剂0.01-1重量份;其中, 形成聚氨酯预聚物的原料包括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
进一步地,聚氨酯密封胶包括如下原料:聚氨酯预聚物20-40重量份, 增塑剂10-30重量份,潜固化剂0-3重量份,催化剂0.01-0.5重量份;
优选地,聚氨酯密封胶包括如下原料:聚氨酯预聚物25-35重量份, 增塑剂15-25重量份,潜固化剂1-2重量份,催化剂0.1-0.2重量份。
进一步地,所述聚氨酯密封胶还包括如下原料中的至少一种:填料 10-35重量份,聚氯乙烯10-30重量份,吸水剂0.2-1重量份,偶联剂0.2-1 重量份;
优选地,还包括如下原料中的至少一种:填料20-25重量份,聚氯 乙烯15-20重量份,吸水剂0.2-0.5重量份,偶联剂0.2-0.5重量份。
进一步地,形成所述聚氨酯预聚物的原料还包括聚醚多元醇和预聚催 化剂,且所述聚醚多元醇、苯二亚甲基二异氰酸酯和预聚催化剂的质量比 为100:2~10:0.005~0.05,优选为100:8~15:0.005~0.01。
进一步地,所述聚醚多元醇包括聚醚三元醇和聚醚二元醇中的至少一 种;
优选地,所述聚醚三元醇的分子量为3000~6000,优选为4500-5000; 所述聚醚三元醇的羟值为28~56mgKOH/g,优选为33.6~37.3mgKOH/g;
优选地,所述聚醚二元醇的分子量为1000-4000,优选为2000-3000, 更优选为2000;所述聚醚二元醇的羟值为28~112mgKOH/g,优选为 37.3~56mgKOH/g,更优选为56mgKOH/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之江有机硅化工有限公司,未经杭州之江有机硅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1712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