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己内酰胺浓缩液分离的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17544.3 | 申请日: | 2019-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706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辉;付衍胜;孟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聊城鲁西聚酰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201/16 | 分类号: | C07D201/16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郑平 |
地址: | 25221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己内酰胺 浓缩 分离 工艺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己内酰胺浓缩液分离的方法,包括:将己内酰胺浓缩液采用翻袋离心机过滤,收集滤饼和滤液,将滤液回用;所述滤液为含己内酰胺单体的溶液;所述己内酰胺浓缩液为自萃取工序来的己内酰胺萃取水,经三效蒸发浓缩而得。该工艺根据物料的特性引进世界上先进的翻袋式离心技术,实现浓缩液的自动化离心分离,操作弹性大,分离的产品质量完全达到国家行业标准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石化企业一种己内酰胺浓缩液分离的新工艺,属于高分子聚合后低聚物分离提纯领域。
背景技术
尼龙6,又称聚酰胺6或尼龙6,是由己内酰胺水解开环的链条结合多个己内酰胺单体聚合而成,具有高强度和韧性。尼龙6的聚合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在化工生产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己内酰胺聚合反应是一个动态的化学平衡,在实际生产时,己内酰胺水解开环聚合的过程中会有2个或者3个链条组合形成聚合物称为环状二聚体或环状低聚物,合成出来的聚合反应中存在大约8%左右的残留单体和3%左右的聚酰胺低聚体。己内酰胺和聚酰胺低聚体熔点较高,会对尼龙6下游的纺丝性能造成极大的影响,产生飘丝、断头。针对这一问题,尼龙6需要在热水中将残留单体萃取出来,以消除残留单体带来的不良影响。萃取液经过三效蒸发提纯后即为己内酰胺浓缩液。
浓缩液回收的必要性:尼龙6切片经萃取后,所得的萃取水中含有浓度约8~12%的单体及低聚物。如果将之排入下水道,不但会污染环境,而且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对于这部分可萃取物,大有回收必要。将经三效蒸发后回收的浓度较高的萃取水(浓缩液)与纯已内酰胺混合,当做反应原料重新进入聚合管,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回收率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正如之前所论述由于萃取水经过三效蒸发浓缩后得到的己内酰胺浓缩液中存在环状二聚体、环状低聚物,这部分物质会对后期的纺丝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蒸发后浓缩液必须经过进一步的过滤和压滤除去环状二聚体和低聚物,浓缩液在过滤系统中过滤出低聚物,再将处理后的含有单体的废水引入到聚合系统中。
传统的浓缩液处理方式是用压滤机,让浓缩液经过滤布层层过滤起到除去低聚物的作用,使含单体浓度较高的滤清液重新进入系统。但传统的压滤工艺需要人工定期倒运压滤后的废渣(即环状二聚体、环状低聚物),同时压滤机的滤布和滤板也要清理,既费时费力又给现场环保治理带来极大困难,且效率低下。在此情况下,需要探索浓缩液分离提纯的新工艺。
专利CN107400231A公开了一种回收己内酰胺用于PA6聚合生产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自萃取工序来的己内酰胺含量为10%左右的萃取水,经三效蒸发浓缩后,得到浓缩液;浓缩液经浓缩液过滤系统处理后再进入预脱水塔脱水,经脱水后再依次进入初馏塔和精馏塔,最后与新鲜的己内酰胺按配比混合后反应,再经切粒、萃取、干燥等工序,得到PA6切片。本发明所述的回收己内酰胺用于PA6聚合生产的方法,解决了现工艺中管道常堵塞、清理难度大、能耗高不易操作等问题,不但保证己内酰胺回收的连续稳定运行,而且保证回收的己内酰胺的质量满足高速纺切片生产要求,保证切片纺丝质量的同时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专利CN207286884U公开了化工生产过滤结晶装置,反应釜通过管道连接冷凝器、接收罐、过滤器、废水池和回收罐,接收罐、缓冲罐通过管道也连接至回收罐,过滤器通过管道经结晶釜连接到回收罐,采用过滤器提高产品过滤精度,提高产品品质,减少废水排放量;采用真空泵提供真空将溶剂转移至反应釜中,节省生产成本;离心过程中,离心机(11)为翻袋式离心机,通过真空泵将离心液抽至回收罐,提高离心效率缩短生产时间;采用自卸式过滤器可缩短过滤器清理时间、节省人工成本,能够提高产品纯净度,减少废水排放,缩短生产时间,节约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己内酰胺浓缩液分离的新工艺,该工艺根据物料的特性采用翻袋式离心技术,实现浓缩液的自动化离心分离,操作弹性大,分离的产品质量完全达到国家行业标准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聊城鲁西聚酰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聊城鲁西聚酰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1754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万寿菊鲜花青贮破壁方法
- 下一篇:一种4AA中间体的精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