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谐振管及其消声器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1910317921.3 | 申请日: | 2019-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99311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发明(设计)人: | 严才宝;周帅利;谢方;印仁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天纳克排气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N1/04 | 分类号: | F01N1/04 |
代理公司: | 苏州威世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5 | 代理人: | 杨林洁 |
地址: | 201800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声腔 内管 外管 谐振管 侧壁 通孔 消声器组件 排气入口 消声 连通 覆盖 | ||
一种谐振管,其包括内管、覆盖在所述内管上的外管以及形成在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之间的声腔,其中所述内管设有排气入口,所述内管的侧壁上开设有连通所述排气入口与所述声腔的若干第一通孔,所述外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将所述声腔与大气相连通的若干第二通孔。本发明还涉及了一种具有上述谐振管的消声器组件。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通过在外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将所述声腔与大气相连通的若干第二通孔,使得声腔能够与大气相连接,间接利用了大气的体积,在不额外增加消声体积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其消声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谐振管及其消声器组件,属于发动机排气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排气系统中,为解决管道声模态引起的管道驻波问题,通常会在产生驻波的管道上增加一个谐振管,用于打断驻波,以解决驻波问题。传统的谐振管通常包括内管、外管以及形成在内管与外管之间的空腔,其中内管上开设有若干通孔,空腔中填充有消声棉。其调声的主要机理如下:声波传递到谐振管时,经过内管的通孔传递到内管与外管之间的空腔内;而空腔内塞满了消声棉,消声棉内及消声棉间会形成无数个多孔间隙,当声波传递到这些间隙中,与间隙中的空气不断摩擦从而使声波不断衰减,从而实现降低噪声的目的。一般而言,频率越高,粒子振动越剧烈,声波衰减得也越厉害。故,在体积较小的情况下,其一般对中高频噪声的消声效果相对较好。
然而,当因管路较长时,其驻波频率也就相对较低。为解决这类中低频的驻波问题,就需要更大外管的谐振管,以形成较大体积的空腔来实现打断驻波的目的。如果谐振管的外管过小,中低频的声波就会被反射回内管,从而起不到降低噪声的目的。但解决此类中低频的驻波问题的谐振管存在如下问题:
(1)谐振管的外管过大,成本过高;
(2)受限于车辆底盘的空间,谐振管的大小非常受限,一般很难扩大到能够起到较好降低噪声的尺寸。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不额外增加消声体积的前提下,设计出一种消声能力较强的谐振管以及具有该谐振管的消声器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谐振管,其包括内管、覆盖在所述内管上的外管以及形成在所述内管与所述外管之间的声腔,其中所述内管设有排气入口,所述内管的侧壁上开设有连通所述排气入口与所述声腔的若干第一通孔,所述外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将所述声腔与大气相连通的若干第二通孔。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通孔均匀分布在所述内管的侧壁上。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外管在其长度方向上完全覆盖所述第一通孔。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外管的两端焊接固定在所述内管上。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谐振管包括填充在所述声腔中的消声棉。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消声器组件,其包括第一消声器、第二消声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消声器与所述第二消声器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上具有上述的谐振管。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内管是所述连接管的一部分。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通过在外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将所述声腔与大气相连通的若干第二通孔,使得声腔能够与大气相连接,间接利用了大气的体积,在不额外增加消声体积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其消声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消声器组件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谐振管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图1及图2所示,本发明揭示了一种消声器组件,其包括第一消声器1、第二消声器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消声器1与所述第二消声器2的连接管3,所述连接管3上具有谐振管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天纳克排气系统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天纳克排气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179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标位件隔离式油位计
- 下一篇:一种颗粒捕集器、颗粒捕集器的再生系统及再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