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植物根系原位观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10317931.7 | 申请日: | 2019-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0314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11 |
发明(设计)人: | 方素琴;何玉琳;魏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84 | 分类号: | G01N21/84;G01N21/01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黄华莲 |
地址: | 51027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植物 根系 原位 观测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植物根系原位观测系统,包括主机、透明培养基栽培系统、旋转平台和图像获取装置,所述透明培养基栽培系统设置在所述旋转平台上,并跟随所述旋转平台一起旋转,所述图像获取装置正对所述透明培养基栽培系统设置,所述图像获取装置与所述主机电连接。本发明提供的植物根系原位观测系统,通过设置旋转平台及图像获取装置,需要对透明培养基栽培系统中的植物根系进行观测时旋转平台带动植物旋转,图像获取装置拍摄图像后传送到主机,主机上的图像软件获取根系数据,大大降低了图像采集时间,而且采集的图像分辨率更高,图像采集更加高效,同时成本比三维镭射成像与根室观测大大降低,也实现了对根系的360度观测,且操作简单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根系观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植物根系原位观测系统。
背景技术
根系作为植物生长所必须的器官,对于植株的养分吸收与锚定土壤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地下的不可见性,对于植物的观测,目前多集中在地上部的性状而缺乏对地下部的观测,而对于根系的观测,传统的观测手段多为破坏性的挖掘观测,或是代价昂贵的大型根室,以及同样造价不菲的微根管与根管扫描仪,不仅价格高,而且精度低。
近年来,随着科学水平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原位观测系统,不过这些系统虽然可以提供原位观测,但是仅能观测若干植株的部分根系,而非一株植物的整个根系的原位监测,存在根系合成和识别等问题,精度也大部分只能观测到0.2mm以上的粗根。另外,目前的根系监测系统操作都较为不方便,耗时较多,且仪器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植物根系原位观测系统,能够对植物根系进行原位360度观测,同时操作方便,降低图像采集时间,提高图像精度,节约成本。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植物根系原位观测系统,包括主机、透明培养基栽培系统、旋转平台和图像获取装置,所述透明培养基栽培系统设置在所述旋转平台上,并跟随所述旋转平台一起旋转,所述图像获取装置正对所述透明培养基栽培系统设置,所述图像获取装置与所述主机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旋转平台包括安装箱、电机、旋转装置、用于放置所述透明培养基栽培系统的旋转跟随装置、支撑底盘和轴承,所述电机及所述旋转装置均设于所述安装箱内,且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旋转装置,所述支撑底盘的下端固定,上端连接所述轴承的内圈,所述轴承的外圈连接所述旋转跟随装置,所述旋转装置与所述旋转跟随装置相对应设置,且通过磁力连接。
优选地,所述图像获取装置包括LED打光板和相机,所述LED打光板与所述相机相对设置,且所述透明培养基栽培系统位于所述LED打光板与所述相机之间。
优选地,所述透明培养基栽培系统包括透明容器,所述透明容器的顶部封闭有透气膜,所述透明容器的内部设有透明凝胶培养基。
优选地,包括透明水箱,所述透明培养基栽培系统设于所述透明水箱内。
优选地,所述安装箱内设有用于安装电子器件的安装板,且所述安装板将所述安装箱分隔成控制部和电气部。
优选地,所述相机为高精度数码相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旋转平台,并将透明培养基栽培系统设置在旋转平台上跟随旋转平台一起旋转,同时对应透明培养基栽培系统设置图像获取装置,需要对透明培养基栽培系统中的植物根系进行观测时旋转平台带动植物旋转,图像获取装置拍摄图像后传送到主机,主机上的图像软件获取根系数据,大大降低了图像采集时间,而且采集的图像分辨率更高,图像采集更加高效,同时成本比三维镭射成像与根室观测大大降低,也实现了对根系的360度观测。本发明操作简单,使用效果好,易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植物根系原位观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植物根系原位观测系统的旋转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1031793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